“人际关系中,‘不麻烦别人’和‘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常被认为是高情商的表现,但心理学家却警告,这种行为可能让你陷入危险的情感漩涡。”
心理学家哈丽特·布雷克斯(Harriet B. Braiker)在《没有人能讨好所有人》中提到:
“习惯讨好别人的人,可能最终成为自己生活的囚徒。”
不愿麻烦别人,常常意味着你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无形中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
而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则可能让你成为“情感吸血鬼”的目标,被消耗得筋疲力尽。
不愿意麻烦别人:内耗的开始,孤独的延续
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是好莱坞一位家喻户晓的影后,但她也曾是“不愿麻烦别人”的典型代表。
在一次采访中,海瑟薇透露,她在拍摄电影《悲惨世界》时,为了演好法蒂娜这个角色,不愿向任何人求助。
一场瘦身准备中,她每天只摄入500卡路里的热量,拒绝请教营养师或健身教练,甚至连周围好友的关心都一再推辞:
“这是我的责任,我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别人。”
拍摄结束后,她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却在领奖台上因极度虚弱差点晕倒。
后来,她在自传中写道:“我以为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但其实是一种危险的孤立状态。”
心理学上将这种行为称为“过度自我效能感”(Overestimated Self-Efficacy)。
这种心理状态让人错误地认为所有事情都应该靠自己完成,否则就会显得无能。但事实上,向他人寻求帮助是健康人际关系的一部分。
社会心理学家伍迪·艾伦(Woody Allen)曾指出:“与他人建立协作是人类的本能,拒绝合作只会切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导致孤独感和焦虑加剧。”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情感绑架的牺牲者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他的散文和访谈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拒绝哲学”。他认为,学会拒绝是保持创作状态的关键。
有一次,他在朋友聚会上被要求读自己的小说片段。尽管对方的请求看似合理,但村上明确表示拒绝。
他后来解释:“我知道,如果答应一次,就会有更多的请求接踵而至。为了保护我的写作时间,我必须学会拒绝。”
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非常不容易。很多人因为害怕拒绝伤害感情,选择了迎合他人。
但正如村上所说:“拒绝并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对自我边界的尊重。”
心理学研究表明,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害怕被拒绝会带来负面评价,因此宁愿牺牲自己的需求,也要满足他人。
心理学家哈丽特·布雷克斯(Harriet B. Braiker)在《没有人能讨好所有人》中指出:
“讨好型人格不仅会让人陷入情感绑架,还可能长期累积心理压力,最终导致自我崩溃。”
村上春树的例子告诉我们,学会拒绝是保护自我健康的重要能力。拒绝并不会破坏关系,相反,它是健康关系的基础。
职场讨好型人格的代价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47.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爱讨好别人,70.8%的受访者认为讨好型人格会给人带来困扰。
在职场中,讨好型人格者往往不敢拒绝他人的请求,过度关注别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导致工作压力增加,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一位受访者表示:“我总认为他人也会像自己一样换位思考,当得不到同样对待时就会受到打击,增加不必要的人际交往烦恼。”
这种过度迎合的行为不仅让自己感到疲惫,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失衡,形成不平等的社交关系。
讨好型人格者在职场中常常因为害怕拒绝而承担过多的工作,导致身心俱疲。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行为模式会让人忽视自己的需求,长期压抑情绪,最终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学会设立个人边界,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讨好型人格会成为“危险人格”?
讨好型人格看似友善宽厚,但心理学家指出,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危机。
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会导致情绪积压,最终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讨好型人格的人容易吸引“情感吸血鬼”,让自己沦为“被利用”的角色。
在不断满足他人需求的过程中,个人的价值感变得完全依赖于外部评价,逐渐失去内在驱动力。
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建议,帮助你走出讨好型人格的陷阱:
理解“麻烦别人”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而不是懦弱的表现。同样,拒绝他人的请求并不会让你成为坏人。
尝试对他人的请求进行评估,明确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需要拒绝的。
学会倾听内心,明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学会为自己发声。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多数人只在意他们的需要,而非你的感受。”
生活中,没有人能做到永远取悦所有人。
学会在拒绝别人时保全自我,懂得在需要时主动寻求帮助,才是真正的自爱与成熟。
愿你能勇敢打破讨好型人格的枷锁,不再为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
你值得被尊重,也值得被爱。
-The End - 作者-苏十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