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罗昱

1月5日,成都与深圳之间的夜间动卧列车正式开行,13日至17日,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让“双向奔赴”这个词,更应景,更具体化。

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作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5年多来,大湾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便捷高效地跨境流动,实现了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

而成都,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是最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之一。国际班列网络覆盖境内外147座城市,73条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通达五大洲,全国每20架次航班就有1架在成都起降、每9列中欧班列就有1列从成都发车,航空铁路“双枢纽”年运送旅客近2亿人次。随着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提速,成都显示出的“开放力”也越发强大。不论是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会、赛事,还是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成都都为世界友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展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说,大湾区有需求,成都也有渴望。

16日下午,成都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曹立军提到,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全方位、多元化的新阶段,将为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能,也将为华为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日下午举办的“携手湾区 共创未来”2025成都(湾区)投资促进活动上,正成星网卫星互联网研发智造总部基地、深圳千巡科技巡检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深圳鼎晟创新联营项目等3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成都,项目总投资265.72亿元……对企业来说,需要拓展市场,对城市而言,需要延伸产业链。互促互惠,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这一逻辑格外清晰。

“上学那会儿,觉得成都很安逸很舒适,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感受到,成都不仅有安逸的生活,更有创新创业的环境。”深圳蓝影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杰的这句话中,蕴藏了不少成都的关键词——“安逸”“舒适”“发展”“创业环境”……很多时候,这就是“成都为什么可以”的答案。

成都与深圳之间的夜间动卧列车正式开行,带来的是人员加速流动,带来的是更多的产业互动。正如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郑小霖所言为,现在成都引进了很多高新企业,同样具备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作为内地城市,它与沿海城市在营商环境上的差距也基本被填平了。

如今,城市的发展更需要“融入”,增强国内国际资源联动效应,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行走大湾区,不仅能够突破本地市场的需求容量限制,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更为完整且庞大的产业集群。同时,也将推动成都融入全球创新生态,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