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北到海南的距离大概是2000公里
有这么一个人承担着淮北地区
2000余公里高压输电线路的
带电检修和维护任务
他33年如一日
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
维护电网安全运行
被称为输电线路上的“空中骄子”
他叫张涛,小布带你们来认识一下
这位三十几年都在“行走”的“狠人”
1992年,张涛进入安徽淮北供电局(现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工作。白天,他在电线杆上实际操练;晚上,他找来专业书籍,悉心研读。通过勤学苦练,张涛很快掌握了过硬的输电线路检修专业技能,成了班里的技术骨干,并开始担任现场工作负责人。
2005年,张涛通过竞聘成为带电作业班班长。为更好地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要求,他把作业现场当作最好的学习提升平台。在每一次施工过程中,张涛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将每次的施工流程都认真记录下来,撰写现场心得体会,以便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24小时待命是他的承诺、也是他的习惯,足迹踏遍淮北电网2000多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和6876基杆塔,先后检修线路106条次,参与缺陷消除12620余处,带电作业1290多次,解决现场难题180多项,创造带电作业33年无事故的行业记录。
从参加工作至今
张涛三十多年如一日
一直巡查在淮北总计2000公里的
高压输电线路上
来看看这些年他都做了什么
导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瑞思拜”!
张涛(右)和徒弟在工作室里探讨创新工器具的使用方法。王磊 摄
33年来,张涛传承工匠精神,开展导师带徒。他认真钻研业务技能,掌握技术绝活,并把业务技能和技术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针对新入职大学生,张涛注重现场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把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一直以来,张涛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快速提升班组青年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2000年起,他担任带电作业班技术员,承担班组的技术培训工作,开始在班里推行“导师带徒”的教学方式,让刚进班组的青工和技术过硬的老师傅结成帮扶对子并签订师徒协议。
为了培养创新团队,2011年,国网淮北供电公司以张涛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开展创新,张涛从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安全生产、协调团结等方面着手,手把手地向徒弟传授技能,并带领工作室成员持续创新。围绕工作中遇到的影响作业安全或效率的问题,张涛经常组织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里探讨,研制新工具或者创新工作方法。依托“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和工匠培养,进一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
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默默传承着“工匠精神”。“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大批青年技术能手和创新人才,其中有12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3人获得安徽省职工技术能手称号。这些年,张涛一共带出36个徒弟,如今,他的徒弟王正波、沈毅、张浩等均已走上管理岗位。作为国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初始学历只有“高中文凭”的他走进国网技术学院、安徽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课堂,给大学生授课,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人才超过千人。张涛带领的班组被评为“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徽省模范班组”“国网公司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拿捏”!
走进“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记者看到各种实用工具和创新技术。“有了师傅设计的这个拔销器,在高空更换绝缘子瓷瓶时,又快又省力。”张涛的徒弟兼同事唐喆自豪地说。原来,一次高空作业中,张涛发现两个徒弟在杆塔上轮换操作,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需要更换的绝缘子销子拉出来。于是,张涛多次试验,自制出钳式拔销器,解决了难题。“钳式拔销器”被命名为“张涛拔销器”,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来场直播,“硬控”全省!
【新闻视频】
2024年11月19号,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对濉溪藕池变电站出线线路侧220千伏带电安装相间间隔棒,这也是全省首次高空带电安装相间间隔棒作业。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直播方式,向全省16家市级供电公司及71家县级供电公司,对作业现场进行线上直播,为全省其他地市后续开展同类型带电作业提供参考经验。
没错,“主角”还是咱们的张涛!此次作业“含金量”“含智量”十足。由传统“人力攀登、塔上辅助”进入电场进行高空辅助的模式,转变为“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借助无人机将牵引绳悬挂于架空地线处,身着等电位屏蔽服的作业人员乘坐电动升降装置,直接进入电场作业,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这次高空带电作业的开展,标志着全省首次220千伏带电安装相间间隔棒顺利完成。
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这位"光"与"热"的护卫者吗
小布把微电影都给找来了
还愣着干啥
赶紧给咱们的“老张”点赞啊
编辑:胡帅
编校:化晓芹
编审:王伟
审签:刘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