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安全隐患排查要从成堆表格中逐项查找信息,如同大海捞鱼,效率低还容易出纰漏。现在有了‘防护网’系统,非但让‘漏网之鱼’无所遁形,还为其加上了‘定位标签’。”轻点鼠标,现场安全隐患信息尽皆被分门别类的图表清晰呈现,项目负责人孙栋顿觉眼前一亮。
“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这个“防护网”系统便是安全员孙明悦巧用“渔网”思维的得意之作。他所在的中交一航局二公司东营中心渔港码头建设疏浚工程,新建泊位岸线总长度虽只有510米,但参与分项施工的班组多达十余个,高峰期多个班组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隐患排查工作千丝万缕,就像是一群肆意乱窜的鱼,难以捉摸。
“孙哥,又一家灌注桩施工班组进场了,晚上抓紧录入信息吧!”正值项目港池疏浚和灌注桩同步施工期,三家班组同时作业,孙明悦每天除了开展现场安全隐患排查,还要对多名工人进行进退场处理,台账录入便成了一大难题。人多、面广、不关联,电脑上一团乱麻的数据如同一片浑浊的泥潭,孙明悦作为“捕鱼人”,即便知道安全隐患隐藏其中,也只能望“表”兴叹,靠着笨方法“一网一网捞”。
“这密密麻麻的表格,看5分钟眼睛就酸了。”不知何时,孙栋已来到了办公室,“我们干的就是渔港项目,还是要多向渔民学习,‘小鱼织密网,大网捕大鱼’,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渔网”思维让孙明悦灵光一闪,开始琢磨起更科学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要是能将数据整合起来并建立联系,隐匿在角落里的安全隐患便能‘一提提一串’,不用再去反复筛查了。”想到这里,孙明悦灵光一闪。他将表格中各分项进行归类并转化为图形数据,构建起相关联系,如此一来,隐藏在茫茫“数海”中的隐患情况逐步显露原形。
经过数次优化升级,“防护网”系统就此形成,它像一张张精心编织的渔网,将原本零散、杂乱的安全隐患信息一网打尽。系统界面清晰地划分出多个功能模块,对应着不同的隐患类型和排查内容。针对令人头疼的人员管理问题,“防护网”还可以根据录入的人员档案信息,实时追踪其作业轨迹和施工内容,一旦发现某个工人长时间停留在危险区域或从事与工种不符的高风险作业,便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安全员及时介入处理。许多原本难以捉摸的现场安全隐患,就像被渔网牢牢围住的鱼群无处可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快,“防护网”系统便迎来它的第一次实战。危化消防检查前,孙明悦打开系统,勾选了几个控制选项,简洁明了的柱形图即刻出现:“年度危化消防类隐患共计36条,其中码头施工区13条、施工船舶12条、预制场5条……”重点巡察防控对象清晰可见,各需要注意的风险点也分门别类地呈现眼前,在“防护网”的智能加持下,危化消防检查高效推进。
“有了‘防护网’,我们随时可以快速分析隐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同事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大众新闻记者 白晓 通讯员 王泽彬 邵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