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华师学子

他们在专业的道路上

不断精进本领 追求卓越

用热爱与专注

点亮成长之旅





她热爱美术

潜心沉淀 理解体悟

将喜爱的事做到极致

坚定不移迈上追梦之路

热爱与梦想的组合技


美术学院美术(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 唐敏怡

唐敏怡从小便对美术保持热爱,高三时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美术艺考的道路,最终如愿以偿来到华师学习。回忆自己在华师的学习生涯,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创作《抬头》这幅画的过程。《抬头》这幅画是唐敏怡大三时期创作的工笔画作品,曾在“承岭南画脉时代新貌”2024广州青年美术大展中展出。

谈及创作难关,唐敏怡坦言,“背景的创作最累,反复上色、清洗导致肩颈酸痛,且心性也受极大磨练。”国画讲求雅致与颜色的平整度,这就要求她反复染色、清洗。过程中,唐敏怡不断试验,精益求精,通过打印草稿试验不同的绘画方向以及作画细节,积累经验与感悟使画面逼真美观。在遇到瓶颈时,积极寻求老师与同学建议,并参考工笔画大师何佳英《秋冥》的创作方法,深化背景颜色,突出画面中心的玉兰花,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


创作期间,天黑得早,室外作画不便,胶水已经粘在画上等着贴上金箔,不便移动到室内,她只能打着手电筒贴金箔。为了创造出这幅画,几乎是每一天,任何有空的时间唐敏怡都会跑到画室,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最终她创作出了一幅描绘伏案之时偶然窥见闯入窗内的一抹生机的画作《抬头》,并投递作品顺利参展。

除了绘画以外,唐敏怡还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2年春季征集活动、2023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以及在多个相关比赛中获得省级奖项。回头看,《抬头》这幅画正如唐敏怡一路走来的写照——曾有迷茫但总会柳暗花明,前行路上总有希望曙光,向上生长,向外突破,终有所得。

通过希望工程

他与小朋友结对开展帮扶

参与教学竞赛 提升专业技能

矢志走好教育路

在支教与竞赛中磨砺教学技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2022级本科生 钟嘉荣

在大二下学期,钟嘉荣参加了学校第六期“未来教育家”人才培养工程,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学习。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策划一场主题活动》,通过主讲老师刘小红对学院毕业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分享,钟嘉荣重新审视仪式感的重要性,并在担任兼班迎新期间策划了新生入学“捧花打卡,与‘马’定格”、赠送新生专属定制礼物等活动。

在培养期间,他与其他未来教育家学员一起参与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新时代希望工程“1+1+1助学”育人项目,与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一对一”结对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除了日常的来往信件交流,在寒暑假,钟嘉荣也会随着校团委组织的探访团队到小学开展支教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号纸飞机飞得最远,那这里是不是应该有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三份精心准备的宇航员模型奖品也送到了三位试飞员小朋友手上。在钟嘉荣的科学家精神宣讲课上,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互动,稚嫩的童声中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在与小朋友的接触下,钟嘉荣对于未来从事教育事业有了更坚定的决心。

在大三上学期,钟嘉荣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第二十七届大学生基本教学技能竞赛。除了积极向往届优秀的师兄师姐请教,钟嘉荣还邀请师弟师妹一同在微格进行磨课,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做出修改。在一次次实践的磨砺下,钟嘉荣弥补了教学经验的不足,最终荣获文科组二等奖,得到了实践对专业学习的反哺。望着前方教师队伍的熠熠星河,钟嘉荣也将成为其中一颗,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

他与团队成员一起

攻克道道难关

在化工设计的竞赛中

探寻节能之道

和伙伴一起探索清洁技术奥秘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 赖鑫

在环境专业的学习中,赖鑫静下心认真深耕,并通过参加比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2024年,他和四位朋友组成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某大型化工企业设计一座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的1,3-丙二醇清洁生产分厂,探索创新清洁生产相关技术。

赖鑫回忆,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环境专业只是化工设计中的一小部分,他们还有诸多方面的新知识要去学习。那段时间,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在网上自学,收集研究实际化工企业的工业设计案例,不断搭建和完善设计框架。有了思路,赖鑫便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和专长合理分工,比如计算机很感兴趣的成员,会主要负责化工模拟的环节;而在文书方面比较厉害的成员,会参与到化工工艺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中来。


临近7月份,在学业和比赛的双重压力下,成员们完善作品的时间尤为紧张。他们根据老师的意见一遍遍地细心打磨作品。努力是有回报的,最终他们采用丙烯醛水合氢化法,并巧妙融合了串联反应器技术,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团队作品也在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

此外,赖鑫还在广东大学生绿美广东节能减排工业设计竞赛等众多其他赛事中崭露头角。他表示,一次次参加专业类比赛让自己收获颇多,不仅提升团队配合能力和突发应急能力,也在专业技能上更加精进。“希望我能带着大学四年的积累与沉淀,以更加成熟和稳健的姿态,克服未来的每一处难关。”这不仅是赖鑫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与同学的共勉。

辛勤耕耘 马不停蹄

精钻专业 全力以赴

繁忙充实的日子

每天都有新收获

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


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 曾熙茵

对曾熙茵而言,大三上学期是一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正是这段辛勤耕耘的经历,让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华为ICT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挑战赛、中国软件开源创新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并顺利获得清华深研院、中科大等众多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保研offer。从专业小白到入门科研人、从理论新手到实践落地,她力求在每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

从大三上学期开始,除了过年以及必要的时间,她选择花费大量的时间待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做项目和撰写论文。她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对前期的工作精益求精。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和选题后,她负责研究论文的技术架构和相关的原理、结构图,团队伙伴则是通过语言的润色和项目功能图的绘制来增强论文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在发现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后,她选择重建修改框架,直到满意为止。每一篇投递成功的论文背后,都离不开曾熙茵和她的团队伙伴数十次的打磨。


在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一篇CCF-B(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B类期刊)论文中,曾熙茵创新性地将语音的情绪模态融入大语言模型,为分析演讲人的演讲内容及情绪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建议。此外,她将原创模型嫁接到通用模型里,有效提高了模型运行结果的准确度。由于她的研究方向应用场景较为小众,校内少有同学接触过,作为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和主代码手,她在遇到难以攻克的具体问题时,选择主动向框架原作者提出疑问和改动。

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实践中,曾熙茵先后尝试了编写小程序、网页、app等各类项目。对于一般项目,她选择通过CSDN、GitHub、知乎等IT技术交流平台搜索教程自学;对于难度系数较大的任务,她便积极运用在专业课上所学,满足项目中新模块的需求。“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和积累知识,然后再尽可能的释放出来。”对于专业学习道路,曾熙茵鼓励大家不要给自己设限,大胆往前冲。

跳出舒适圈

克服重重险阻

锻炼思维

以赛促学

在学海中乘风破浪


商学院金融科技专业2022级本科生 胡蓉

面对专业领域上的重重难关,胡蓉从未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大一下学期,胡蓉积极报名参加了“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开始备赛时,她发现大赛所需的调研和数据分析任务难度完全超出了她的意料。基于此,为了做好数据分析工作,胡蓉选择寒假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图书馆学习相关功课。

但光学会理论远远不够,现实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收集的数据无法满足理想条件,从而使分析结果出现偏差。面对出现的又一难题,胡蓉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摸索,将学到的模型分析、信效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结合金融模型及项目特点,通过不同的分析工具不断调整,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最终,她获得了国赛三等奖的喜人成果。


回顾这段参赛经历,胡蓉很感激当时始终按高标准要求做事的自己。比赛中学到的知识使她在课程学习上更加游刃有余,并一度获得专业绩点第一的成绩,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另外,通过在比赛,胡蓉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独立应对并解决专业领域困难问题的能力。“学过的知识可能会忘,但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出的思维能力会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未来,她也将带着这份坚持与毅力披荆斩棘,在专业赛道上继续努力,追求卓越,奋力前行。

这些华师人深耕专业

精益求精 不懈探索

他们还将继续成长

开拓追梦的道路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采写袁浩 陈燕敏 陈佳 麦钰仪 吴泳清

彭然煜 黄思宁 冯熙媛 邱敏婕

摄影刘滟翎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袁浩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