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北京车展精彩纷呈,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落地揭牌,首届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成效显著……顺义区发展亮点频现,主导产业风潮正劲。
北京“两会”期间,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围绕2024年顺义的“热搜关键词”分享了港城融合的进展与成效。他也提到,2025年,顺义还将通过打造首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高地、提升会展产业发展能级、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1月15日,北京会议中心,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顺义区融媒体中心 梅子钰 摄
谈会展:
北京车展精彩纷呈,顺义助力首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2024年北京车展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举办地,可否介绍下顺义汽车产业和会展情况?
崔小浩:时隔四年,北京国际车展在2024年重磅回归、备受关注,共吸引超过80万人次到场参观、较上届增长1倍以上。
实际上,会展扎根于产业,也服务于产业。顺义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区、强区,我们集聚了理想汽车、北京现代、奔驰新能源、北汽越野车4大整车企业,以及7大研发中心、150余家上下游企业。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整车超过1350万辆、产值近1.5万亿元,其中去年实现产值近千亿元,同比增长32%。
当前,我们正在围绕“4+1”结构布局,持续打造首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其中的“4”,即大家熟知、落地顺义的4大整车企业,去年都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比如:理想汽车成为国内首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产量突破百万辆的新势力车企;北京现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去年出口整车超过5万辆;北汽越野车上市了首款增程车型;奔驰新能源成功引入了GLE新车型,正在加快生产线改造。
布局中的这个“1”,指的是去年启动实施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园区选址在顺义区东南部,总用地面积近2500亩,重点聚焦“汽车电子、汽车智能、汽车品质”三大领域,致力于打造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承载空间。项目建成后,将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两个兄弟园区一道,共同推动形成支撑京津冀、辐射带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京报:顺义会展产业风潮正劲,听说今年产业还将被注入新动力?
崔小浩:的确,顺义还是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新引擎。说是“主阵地”,这里有一组数据:作为北京已投用最大的会展场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展一期,场馆规模占全市1/4,是目前首都10万平方米及以上高能级展会的唯一选择,北京拥有的4席全球百大商展均落地于此。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北京国际车展、链博会等品牌展览及高端会议活动300多场,展览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
说是“新引擎”,这里就要提一下新国展二期,也就是刚刚被正式定名的“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下个月将精彩亮相。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集“展览场馆、星级酒店、会议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同时容纳15万人参展、观展,是北京市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两个展馆比邻而建,可以联动办展。届时,新国展总建筑面积将超过8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占全市室内展馆面积的一半以上,跃升至全国第五大场馆,可为不同规模、类型的会展和商务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产业集聚区”,助力首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医药:
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揭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今年挂牌成立的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就坐落在顺义,为什么会选择顺义?可否介绍下相关背景?
崔小浩:是的,去年由中国罕见病联盟指导设立的“北京罕萌诊所”在顺义成功揭牌,这是北京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
大家可能不知道,目前,我国共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人数超过20万,但部分病种仍存在“国外有药、国内无药”的问题。
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探索进口未在国内注册上市的罕见病药品,由特定医疗机构指导药品使用”,标志着顺义成为继“海南博鳌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我国第三个罕见病药品先行先试政策区域。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除了“设立1家专业诊疗机构”外,我们还保税进口了2款药品,推动建立了3个名单,优化了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打通了“政府前置指导、进口保税备货、一次审批多次进口”的便利化通道,实现了由“无药用”到“药等人”的转变。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是顺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缩影。我们不仅有罕见病药品进口保障通道,还有很多医药领域的“明星单品”,比如:韩国在华投资的第一家现代化制药企业——韩美药品,生产的“妈咪爱”“易坦静”都是儿童常备药品。
近年来,我们将生物医药作为全区三大新兴产业之首谋篇布局,立足制造业基础和临空经济区政策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医药贸易”和“医药制造”两条主线并行的发展策略。医药贸易领域,集聚了国药、上药等头部企业,以及默克、强生等多家国际药企中国贸易总部,医药贸易规模连续两年超过千亿元,总量位居全国首位,药品进口值约占全国的1/3,疫苗进口占全国的95%,供应链体系覆盖全国2600余个县级行政区。可以说,顺义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既有实力、又有潜力。
1月15日,北京会议中心,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右)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谈国际化: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首都对外合作新IP品牌
新京报:对德、对欧合作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们了解到,去年顺义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并取得很好成效,能否展开讲讲?
崔小浩:你刚才提到的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是去年我们联合“欧洲经济参议院”共同举办的一场对德、对欧双向交流活动。论坛首次在中国导入已在德国连续举办十四届、被誉为“欧洲制造业达沃斯论坛”的世界隐形冠军峰会资源,来自德国、法国等13个国家的近百位外籍嘉宾专程来京参会,其中隐形冠军企业代表占比达到70%。
论坛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关注并持续产生正面效应,论坛举办之后,欧洲20余家主流媒体和100余家地方媒体跟踪报道,3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和国际机构在官方网站专栏刊发论坛信息,倡议隐形冠军企业来京开展合作。可以说,本届论坛为对德、对欧双向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这里也和大家透露一下,今年论坛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论坛能级,推动论坛成为首都对外合作的IP品牌,请大家持续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顺义作为“第一国门”所在地和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举办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是我们开放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去年,我们“两区”新增入库项目1363个,其中落地1074个,均排名全市第1;累计形成突破性政策16项,其中8项全国突破性创新政策、4个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
园区发展方面,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企业预计实现营收超过35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天竺综保区在全国150个综保区绩效评估中排名第2,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中德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已经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17家,德企数量和产业规模提升至全国第3。
未来,我们将以“两区”建设为抓手,立足重点产业园区,以开放优环境、以开放促发展,为全市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贡献更大的顺义力量。
谈民生:
R4线一期北段今年开工,顺义区医院迎全面提升
新京报:今年将开工建设的R4线一期北段是一条地铁新线,线路将与首都机场线、地铁普线等多条线路衔接。这条线路工程进展如何?
崔小浩:目前,R4线一期北段已经完成可研批复,今年将全线开工。该项目有几个特点:一是“速度快”。R4线,其线路名称中的“R”,指的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大站快车、车厢容量大的特点。R4线一期北段设计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将成为北京旅速最快的地铁之一。
二是“线路优”。项目连接顺义新城、中德产业园、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并与地铁3号线贯通运营,远期可连接北京CBD、大兴机场等重要功能区。
本期项目建成后,市民从顺义燕京桥站坐车,无需换乘,10分钟即可到达3号航站楼、40多分钟到达东二环,将极大方便顺义及北京东北部区域的群众进入中心城区。
新京报:去年,顺义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式纳入北京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该项目具体是如何规划的?
崔小浩:提及顺义区域医疗中心,要从顺义区医院说起。作为辖区群众就医的首选医院,顺义区医院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存在建筑规模小、整体老化严重、空间布局不完善等问题。
为更好保障辖区群众就医需求,今年我们将开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对顺义区医院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包括新建门急诊楼7.8万平方米、床均建筑面积同比提升85%、增加停车位近800个,优化机动车进出口及周边交通秩序,进一步完善医院功能布局,极大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同时,我们还计划将其打造为“区域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区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中心”,实现“医、学、研”融合联动,进一步提升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能力,加快推动我区健康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