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2024年其实真没那么简单,因为大家低头一看,发现脚下不是康庄大道,可能连塑胶跑道都不是,实际上我看是一根细细的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如果让我用一个画面形容2024年的行业状态,我觉得就是‘踩着钢丝狂奔’。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新一年举办的“智驾科技畅想日”上,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谈及2025年的智驾行业趋势判断,余凯明确表示“真的拐了”。“这几年每年都有题为‘智能驾驶迎来拐点’的文章,但我从未像今年这样如此真切的感受到:智能驾驶确确实实迎来拐点了。”

2025年1月中旬,迎来十周年生日的智驾“独角兽”地平线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发布会,与到场的上百家媒体记者一起,回顾了公司以软硬结合技术实力取得的量产创新成果,并在2025高阶智驾爆发的前夜,组织了“SuperDrive智驾百人团体验活动”,在上海静安区繁华路段展示了三大智驾黑科技。

这家在三个月前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的公司,在2024年取得了智驾方案出货量700万套的成绩,一举奠定了中国智驾规模量产头部企业的地位。如今,从一年多前开始研发的SuperDrive智驾方案已经交卷,预计今年Q3便可量产上车。但面对这些体面的成绩,余凯却显得出奇冷静,并且居安思危地规划着接下来的发展路线。



他依然记得2015年创立地平线时的思考:未来机器人将无处不在。“无论是智能汽车也好,或者智能机器人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把人从枯燥、繁重、重复性、无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

如今,余凯面对“你的机器人什么时候能做出来?”这样的质疑,回答也相当清晰:“我们不是做机器人的,我们是做机器人的芯片、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的。我们想做机器人时代的微软和英特尔。”他身后的PPT上,打出了大大的Wintel字样。

许多人或许还记得,英特尔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那场席卷全球的“Intel Inside”广告运动。彼时,很少人会在乎自己电脑里用的是什么芯片,但英特尔联合众多厂商、广告商、媒体渠道,让Intel的标志和“等灯等登”四音符旋律深入人心,也让消费者从此将其与“高性能电脑”划上了等号。

如今,地平线这家一手提供芯片,一手提供算法的“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要成为智驾界的Windows+Intel了,野心不可谓不大。

从只需要服务好B端客户的供应商,到打通To C环节、在广大消费者认知中树立鲜明形象的品牌,中间需要经历多少考验,恐怕只有躬身入局的长期主义者才知道。

反正再“非主流”的事儿,地平线都做过了。

“10年前我创立这个公司的时候,大家都在做AI算法、人脸识别,我们另辟蹊径做人工智能硬件,从硬件开始做软硬结合;2019年,汽车行业陷入大困局的时候,我们反而all-in汽车;在Robotaxi赛道火热的时候,我们反而趴在地上做一个个量产项目。”余凯回忆。



如今,借助征程6系列芯片的推出,地平线终于能将自己的软件、算法全部呈现,在这一套芯片上打造一个样板间了。此次大批媒体提前体验的Horizon SuperDrive(HSD)智驾方案,便是这样一个具像化的样板间,也是地平线迈向To C传播的重要载体。

南都·湾财社记者体验的这台车,搭载了地平线目前最高端的征程6P芯片,配备一枚激光雷达+11枚摄像头,端到端、大模型,这些时下最热门的关键词,这套智驾系统统统具备。

虽然仅在上海静安区开了五公里,但横穿马路的行人、突然挤到车道上的小电驴、加塞博弈的机动车,这边可一点儿不少,地平线的HSD全程处理得相当优雅,该礼让时礼让,该博弈时博弈,刹车启停也很柔和。

最让人欣赏的是,遇到困境时它不会突然刹停,而是会像人一样慢慢向前蹭,找到机会就突出重围。

这次体验的最后来了道大题,是在终点附近180度掉头。对很多智驾系统来说,遇到一把掉头不成功的情况,往往会交给司机接管。而地平线有三点式掉头功能,即使在前后都有密集来车的情况下,因为过于礼让花了一些时间,但还是敬业地完成了掉头任务,实现了全程零接管。



另外,值得点赞的还有HSD的环绕实景界面,非常逼真流畅,不论是人、车、动物,还是道路划线、栏杆树木,都能清晰辨认,甚至连路边的交警都能准确辨别,让人感觉它真的是在认识这个世界。

在这样的体验中,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科技和人的终极关系。当一切车型都可以通过第三方供应商赋能,一夜之间具备高阶智驾能力时,智能驾驶还会是某些人所说的“虚幻的炒作”吗?就像余凯开玩笑所说的,不再需要烦恼路线规划、驾驶难题的我们,以后上车只需要思考“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这种终极哲学问题,是不是会离一个美好的世界更近一些?

对话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

未来已来,三年后每个人都会爱用自动驾驶



问:地平线如今在智驾的研发上投入非常大,预计技术发展速度会是怎样?

余凯:我觉得3年时间可以实现脱手开(hands-off);5年时间闭眼开(eyes-off);10年时间可以随心开(minds-off)。啥叫随心开?北京一个年轻工程师周五在北京下了班,上车打游戏、看电影或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在青岛的海边看日出,我们在推动美好出行的未来。

所有无聊的事都让机器去干,咱们就干这些有聊的事情。用时下流行的话讲,就是我们用技术帮大家“躺平”。

问:许多分析师会聚焦地平线的亏损和巨额研发投入,认为这是影响公司盈利的负面因素,您如何理解?

余凯:我要感谢地平线的年轻工程师们,是他们的持续突破,让地平线这些年即使不做多的宣传,仍然引领了全球前沿算法发展,像UniAD、Sparse4D、MapTR、VAD,包括最近的Vision Mamba,其实都成为了行业标准,大家都在用。

去年大家开始讨论端到端,仿佛“端味儿”的浓和淡代表了技术的领先性。地平线确实也引领了端到端的这股“卷”,比如说地平线的学者2022年底提交的这篇论文,2023年拿了CVPR的Best Paper,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大模型,可以说是掀起了整个行业端到端的技术研究。

地平线一步步从征程2,征程2和3的4TOPS、5TOPS算力发展,今天已经能打造将近几百T算力的芯片。大家常说要“打破天花板”,为什么要一直跟天花板过不去呢?我们要做的是爬到屋顶上,翻越天花板,仰望星空,我们对自动驾驶体验的追求,应该有更辽阔的想象空间。

问:很多人说地平线是下一个宁德时代,从To B开始走向To C了。在首都机场我们也看到了地平线的广告,这是地平线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其中一步吗?

余凯:这是很细致的观察,其实我们战略上是有一些新的思考。虽然我们是一个To B的生意,但是我们也要在乎在用户心目中的品牌。早年在PC时代,英特尔Inside“当当当当”深入人心,其实就是在C端给人造成这种品牌印象。我在90年代大学读本科的时候,这个影响了我,在选择AMD芯片和英特尔芯片时,我真的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英特尔的芯片,所以C端的品牌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现在从芯片走向了软件,我们要做捅破天智驾软硬方案的提供商,这样的话,你会发现用户从上车的那一刹那整个过程中每一秒钟的感受、安全、出行的便捷、出行的美好都和我们相关,所以我们有这个责任去打造真正懂车且懂人的产品。我觉得宁德时代最近To C的品牌打造也非常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问:如何看IPO之后地平线的股价表现?公司什么时候能盈利?未来的营收增长曲线和结构是什么样的?

余凯:有的问题不要太认真了,其实说老实话,我是从来不看股价的。我特别相信巴菲特的一句话,他说股价在短期是整个市场对你的投票机,但是这个股价长期是对你的称重机。也就是说,这个公司有几斤几两,股价在长期会表现出来。

整体来讲,地平线上市以后股价是比较稳定的,并没有受太大的波动,但这种振荡我觉得都是随机的。作为CEO,我真正Care的是我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受人们喜爱,我的品牌是不是真的深入人心,我们的团队是不是真的朝着世界级的团队去发展,是不是有更优秀的人才愿意加入地平线,这是我最关心的。只要把我刚才讲的几件事做好,我认为长期来讲,股价我是绝对不担心的。连续四年我们都是大踏步增长,我觉得未来几年我们会延续这样的发展。

问:最近一年,大模型、 具身智能非常火热,您作为深度学习的专家,预判接下来的技术拐点、节奏会是怎样的?地平线会做具身机器人吗?

余凯:我觉得真的是未来已来,三年以后每个人都会爱用自动驾驶,地平线有这个决心。

另外,我都怀疑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波科技革命,因为后面的科技革命都和人没关系了,都是机器自己干了,所以我觉得未来十年、 二十年大家会不断地看到人工智能在方方面面带来革命性突破。

地平线机器人的业务现在叫 “地瓜” ,它是面向非汽车的业务(机器人 ) 提供计算方案的,但我们会延续地平线本身的战略逻辑,我们要做 Wintel ,不做整机,就像 Wintel 不造电脑一样,微软的市值是不是比任何一个电脑公司都高?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梦想。



问:地平线此前定位是Tier2,现在自己也开始做高阶方案,如何去平衡和生态伙伴的关系?今后的商业模式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余凯:这个问题也非常深刻。首先,我们定位还是Tier2,前段时间有媒体说地平线是生态之王,因为地平线和行业里这么多伙伴都在一起合作,包括很多软件的合作伙伴, 我觉得地平线本质上还是这样的。我们相信开放的生态会更加有活力,我们也相信这种合作和共赢,我们相信的不是一棵树木,而是整个森林。

但是最近我们发现整个自动驾驶在加速发展,自动驾驶的软件和计算其实是在产生裂变,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范围内能够跟得上的玩家,能够持续生长捅破天的玩家可能是凤毛麟角。

地平线有强大的芯片能力,强大的人工智能软件算法能力,有强大的工程能力,我们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把生态的高度撑起来,这样的话,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是受益者。

所以地平线是一个外卷型的企业,我们在乎的是怎么定义、怎么拓宽那个边界,我们不在一个边界内不断地内卷,我们把整个边界撑开,那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商业空间,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共享。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