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原委,登门降温

寒冬的冷风如冰刀般割着朱新庄村的每一寸土地,法官张凯坐在办公室内,目光却好像被桌前那张纸牢牢黏住——一份宅基地引发的排除妨害纠纷的起诉状,他的眉头紧锁成了一道深壑。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乡里乡亲的,哪有解不开的疙瘩,何苦闹到这法庭之上?”他心中满是无奈与惋惜,喃喃自语道。

老黄和侄子早年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侄子给老黄一笔钱,外加自家的五分地,以此交换老黄家那座略显陈旧却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房子。当时,老黄一家为了帮衬在外地打拼的儿子,觉得这协议挺划算,就签了字。谁料,这一去便是多年。

在老黄外出的日子里,那五分地依旧由侄子耕种着。侄子呢,既没给老黄一分钱租金,逢年过节,也没去探望过在外漂泊的叔婶一家。时间长了,不满的种子在老黄心底生根发芽。

漂泊异乡终究抵不过叶落归根,再归时,熟悉的家园已经在土地重新规划中变得陌生。多年后,老黄又回到朱新庄村,看着自家旧宅,心中五味杂陈。再想到侄子这些年的“冷漠”,那股不满瞬间爆发。他找到侄子,直言不讳地表示不认可当年的买卖协议。

侄子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咋能说不认就不认呢?咱可是白纸黑字签了协议的!”

老黄冷哼一声,“哼,协议?恁婶子签的,我可没同意!”原来,当初签协议时,老黄是户主,可出面交易的却是他的妻子。

在村里那棵老杨树下,当年的几位见证人都来了。白发苍苍的王大爷咳嗽了两声,缓缓说道:“俺记得清清楚楚,当年确实是有这么个协议……”



几番沟通,冰墙消融

张法官深知此案错综复杂,如乱麻缠心,因这些年土地变动,这宅基地牵扯着多家利益,恰似连环锁扣,一环动则全局惊。于是,他果断决定要多次去村里调查明白,想在这矛盾的荆棘丛中寻出一条和解之路。

巡回审判车在乡间小路颠簸前行,没有一丝暖光,天气干燥,小路上扬起的尘土飘飘扬扬,和即将到达的争议现场一样,一触即发。

“这边儿的地当年就是我的,你们怎么能说占就占!”老黄涨红着脸,额上青筋暴起,大声吼道。

侄子也不甘示弱,双手握拳,向前一步:“这么多年,我们又不是没出钱,怎么就成你的了!”双方言辞似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积怨在这寒冷的空气中蒸腾着怒火。

张法官神色沉稳,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声音平和却有力:“各位乡亲,大家看这寒冬腊月的,咱们为了这点事儿站在这儿,图啥呢?咱们都是乡亲,又是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大伙今儿都来了,不就是想把事儿说清楚,过个安稳年嘛。咱以前多和睦,现在也不能因为这点土地就伤了和气。”

那质朴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着众人心中那片干涸的善意之地,唤醒了被愤怒掩埋的亲情。

“唉,法官说得在理,都是一家人,大家都互相考虑着点,现在为这点地闹成这样,不值当啊。”一位年长的邻居微微点头,轻声叹息。

“大伙想想,以前咱们一起下地干活,哪家盖房不是全家一起出力。现在咱们把这事儿解决好,以后还是一家人。这法律呢,是咱行事的准则,规定了这地该咋分;可这亲情啊,是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根,不能断。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张法官趁热打铁,接着说道。

大家听着张法官的话,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微微点头。老黄的眼神渐渐缓和,侄子也放下了紧握的拳头。

最终,在法与情的双重感召下,双方放下成见,达成和解。

纷争平息,暖阳照巷

此时,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下几缕微光。

张法官提出用传统“钉灰橛”的方式确定土地边界。叔侄俩与村民们围聚四周,目光齐聚在那根尖利的灰橛上。随着锤子落下,灰橛稳稳扎入土地,好像将过往的纷争彻底封印。

那一刻,寒风也变得温柔,吹散了大家眉间的阴霾和戾气。

干警们踏上归程,巡回审判车缓缓启动,车轮扬起的尘土又变成了这场纠纷的余韵。

“凯哥,这几次调解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您几句话就把大家说得心服口服,也是很厉害着呢!”车内,年轻的助理玉佩对着法官点了个大大的赞。

“这哪里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法律和亲情共同起了作用。咱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公平正义,但也不能丢了这乡村的人情味。”张凯微笑着说道。

这次调解,不仅平息了纷争,更在这片乡土上播洒下了“矛盾不出村”的希望之种,让“枫落桃花园”的司法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温暖与和谐的光芒,为这寒冬添了一抹别样的景色。

张凯心中满溢着自豪与欣慰,恰似那车窗外渐次开阔的麦田,满是生机与希望。

众人相视无言,却心意相通。

来源:单县人民法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