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东部新区教育卫健和文旅体局表示,,将一次挂号的有效期从24小时延长至72小时。患者若因检验、检查等原因当日无法完成诊疗或获取报告的,可在三天内到原科室复诊,无须再次挂号缴费。

尽管这一政策上周才有了明文规定,但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医院电子化管理时期便已开始实行此做法。


▲新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周边居民就医体验如何?

正式实行后

“挂一管三”服务有什么不同?

近日,记者来到了

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探访

“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

复诊不用挂号很方便”

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位于贾家街道健康路74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1月13日早上9点,医院门诊部各临床科室门前,已经有患者坐在长椅上等候。

家住贾家街道城北社区的邓大爷,前一天刚来挂号看胃病。“昨天吃了早饭,没做到胃镜检查,医生叫我今天再过来做检查。”因为“挂一管三”的政策,邓大爷直接来到了中医内科三诊室门前,找到医生袁国清开检查单。


▲袁国清(左)

记者在门诊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就诊的居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在当天完成治疗,但只要涉及需要复诊的情况,大家都表示,“不用重新挂号,不仅方便,也节约了看病成本。”

“患者来看病,检查报告没拿到,药都还没开,就不能算完成看病这个流程,我们就不能让病人多花一次挂号钱。”袁国清是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从1994年就在该医院从事医务工作,他告诉记者,尤其是像内科这种大多需要做检查的科室,当天拿不到检查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医生的惯例就是让患者第二天直接拿报告过来,不用专门挂号。“我觉得这是医生应该做到的。”

从约定俗成到明文规定

“挂一管三”复诊人次并无明显增加

“‘挂一管三’这个做法,在我们医院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但这个过程确实是漫长又曲折的。”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务委员杨军告诉记者,他在1999年进入医院工作时,就是担任挂号窗口的工作人员。“那时候的挂号单都是手写的,上面没有日期,要实现复诊不挂号是比较困难的。”

直到2004年左右,医院开始进行电子化管理,有了自己的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系统挂号和电子病历,复诊不挂号开始有了推行基础。

“最开始是医生对患者的口头叮嘱,知晓的人多了就慢慢变成大家约定俗成的事情。”杨军说,“有数据可查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5年左右,但这个做法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2025年1月7日,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实行“挂一管三”政策,首次将这件约定俗成的惠民做法变成了明文规定。


事实上,“新规”对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周边的居民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杨军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年,医院超36小时复诊病例为465例,平均每月在40例左右;近一个多月以来,医院超36小时复诊病例为44例,并没有明显增加。

但更便民的服务却在悄然进行。为了方便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就诊,近年来,新区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将医院内部HIS系统和外部网络连接,对线上预约挂号和线下窗口挂号的患者自动排序,省去患者科室签到的步骤,让患者花在排队、签到的时间更少了。

“挂一管三”“免挂号费”

基层公立医院担起社会责任

公立医院的本质是“公”。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医院无论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就医体验提升上,都展现出了城市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新区第二人民医院

近年来,除了约定俗成的“挂一管三”做法,新区第二人民医院还在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医院组建了家庭医院团队,将贾家街道七类重点人群以及严重失能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范畴,提供预约免挂号、老年人敲门服务、上门送药等医疗服务。

2024年1月,医院慢病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将呼吸慢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痛等慢性病纳入中心统一管理。经过慢病团队多轮筛查,医院对辖区居民进行慢病摸底,已累计对成都东部新区31518人次进行筛查,对8000余名慢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慢病患者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同年3月,新区第二人民医院被正式批准为门诊特殊疾病认定机构,成为成都东部新区首家门诊特殊疾病认定机构,为辖区内慢病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体化诊疗服务。

作为一家基层公立医院,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敬业与智慧汇聚起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成都东部新区的老百姓谋便利,保健康。

来源 | 成都东部新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