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汽车也是使用芯片的大产品。
一台传统的汽车需要300-500颗芯片,而一台新能源汽车,视智能化程度不同,可能需要2000-3000颗芯片。
所以大家算一下,中国2024年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000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40%,意味着少需要400亿颗以上的汽车芯片。
而实际上,中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按照机构的说法,到2024年预计在15%左右,进口芯片需要85%,也就是需要进口300亿颗以上的汽车芯片,这个数字吓人吧。
但是,大家也都清楚,前段时间,汽车工业协会呼吁大家少买美国芯片,因为不安全了,意思就是要大家多用国产芯片。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汽车,真的能够不使用美国芯片么?但说实话,不使用美国芯片真的很难,国产要实现替代,真没有这么容易。
汽车芯片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计算和控制芯片、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还有其他芯片。
特别是计算芯片,目前主要以美国芯片为主,比如自动驾驶芯片,大家使用英伟达的,智能座舱芯片大多使用高通的。
而国产芯片,目前只在相对门槛较低,且低端一点的领域,实现了替代,在相对高端一点的地方,且核心一点的地方,无法替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汽车芯片和普通的消费级芯片,并不太一样。
汽车芯片要求严格多了,需要能扛住-40度到150度这样的温度环境,要能抗住强震动,潮湿、电磁干扰,高冲击等等极端环境。
毕竟汽车不是手机,汽车芯片一旦出故障,会引发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汽车芯片的要求严格的多,且需要经过各种认证,车企才敢用。
而国产汽车芯片,起步晚,本来设计实力就差一些,也没有特别长周期的测试、验证数据,很多车企可不敢使用这样的芯片来做为核心芯片,毕竟一旦出故障了,车企就麻烦大了。
同时,汽车芯片认证过程长,要求高,需要的资金也多,一般的小企业也难以承受住,所以国内汽车芯片的替代,更多的还是一些传感器这样的非控制类的,非关键的芯片。
所以说,汽车不使用美国的芯片,确实有一点困难,这个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来,而不是说替代就能够替代的了的,更不能盲目乱替代,安全是第一位的。
当然,好消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开始支持国产芯片,甚至自研芯片,这样未雨绸缪,以期在未来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所以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我们的汽车不使用美国的芯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还暂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