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的一飞冲天,或许将彻底推翻了外界对轰-20的想象,大家之前可能都猜错了。
最新披露的一些信息显示,中国对六代机研发工作的起步时间可能比美国还要早,而且和中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项目有着密切关系。
【首飞的成飞六代机,疑似代号歼-36】
首先是在一份网传论文截图中,有作者绘制了设想了一种气动外形别具一格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和B-2、B-21以及俄罗斯的PKA-DA等,采用大翼展飞翼式布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不同。该型轰炸机在气动设计上采用了我们今天看见的,类似成飞六代机的钻石状三角翼布局。
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兼顾隐身性能的同时,确保机体还可以进行超音速飞行。而为了让该型轰炸机具备超音速巡航性能,作者还为其安装了足足6台涡扇-15发动机。
按照论文作者计算,该型轰炸机将具备1.8马赫的超音速巡航性能与至少1.1万公里的航程,最大起飞重量也到了245吨。且航程性能是在机体超音速巡航状态下测定的。如果以更省油的亚音速模式飞行,航程性能还可以进一步延长到1.35万公里。
【论文作者设想的国产隐身战略轰炸机】
要知道美国空军的B-1B枪骑兵超音速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216吨,最大航程不到1.2万公里。B-2就更小了,只有170吨,1.1万公里。而这也意味着如果该型轰炸机真的存在,那么它将是仅次于图-160M的世界上第二大轰炸机。
作者这么设计的理由是,随着各种体制的反隐身雷达参差不齐,传统的隐身技术已经难以有绝对的把握穿透强敌的防空网。
再强的隐身能力也只是降低被发现的概率,而不是真的实现“隐身”。一旦被发现,传统的亚音速隐身战略轰炸机几乎无法在对手军机的截击下自保。
【B-2的优势主要在隐身上,被战机发现就危险了】
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个想法也是相当超前的。更令外界感到惊讶的是,这篇论文甚至不是在几年前撰写的,而是撰写于13年前的2012年。
同时作者还在论文中表示该型轰炸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基本就是在国内某所的下一代战斗机设计方案上进行了放大处理。而这个方案本身,最早曝光在2009年的北京新一代战斗机技术发展研讨会上。
换言之,至少在2009年,中国的航空工业就已经开始在为预研六代机做准备了,并以此为基础摸索国产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路线。而在那个时间点上,歼-20可能还只是个全尺寸模型,连首架验证机的生产工作都可能刚刚起步。
【论文注释提到了09年下一代战斗机技术研讨会】
这足以显示出中国航空工业对未来军机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因为在今天,中国确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反隐身雷达探测网络,别说B-2了,就是最新的B-21也很难钻我们的空子。
同时,随着歼-20战斗机数量的不断增长,针对隐身轰炸机的预警截击体系,解放军也早就已经构建完毕。
【歼-20战斗机的双机编队】
可以说,这篇论文当年设想的亚音速隐身轰炸机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今天都有掌握。以至于不少人忽视了,作者原本的意思是美国可能在未来拥有这些能力,而中国作为挑战者,需要我们自己的隐身轰炸机具备前面提到的高指标性能,才能有把握突破美国的反隐身体系防御。
这种攻守之势异也的战略态势,势必会让中国对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也因此,尽管轰-20到底长什么样,外界还说不准。但已经有新观点认为,轰-20不太可能是中国版B-2或B-21,反倒有可能如论文所言,是进一步放大的成飞六代机。这种观点的出现,算是彻底推翻了外界此前对轰-20的想象。
毕竟美国现在没有可以对标中国的反隐身雷达探测网络,不代表他们未来不会有。美国在雷达领域仍然掌握着世界一流技术,中国能搞定的反隐身雷达,美国同样能造出来。
【神似B-2的轰-20轰炸机想象图】
此时,如果中国的轰-20是类似B-2的亚音速隐身构型,那么论文在当年提到的问题,也会在今天被一个个在现实中复现。解放军显然不是那种知道有坑还往里踩的军队,即便轰-20一开始真的是按照中国版B-2设计的,这些理由与问题也足够让解放军后来调整轰-20的设计指标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六代机都首飞了,轰-20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时代的高速变化,正在让许多在十几年前流行的设计迅速落伍。而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影响下,今天的解放军不可能再去研制一种存在“服役即落后”的武器,那是我们当年实在没钱、没技术时的权宜之计。
但同时,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是否真的符合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这也需要解放军一点点摸索。
超音速隐身轰炸机概念在13年是极具前瞻性的,在今天看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等到它真的完成研制,首飞服役时,这个概念还能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解放军的需求,可能就只有等轰-20真的出来了,我们才能知道答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轰-20若真的是一型超音速隐身轰炸机,这样的性能标准足够其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