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外国语学校举办了《探索金黄奇迹——玉米知识科普展》。展览介绍了玉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现代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还展示了各类不同品种玉米,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参观。据悉,这场科普展的策划者是来自AP国际课程的高二学生鲍奕橦,展览时间持续到1月22日。

事实上,这类学生筹办的展览在学校里并不鲜见。14日,鲍奕橦的升学规划老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希望此类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后生活,也一直鼓励学生要有探究精神,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深挖,深入学习之后再分享给同学们,这也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同学们在参观展览。

办展前经历了课题学习和实地考察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1月13日下午,广州外国语学校举行《探索金黄奇迹——玉米知识科普展》开展仪式。从玉米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脉络展板,到各类不同品种玉米的展示,再到介绍玉米在现代食品、工业领域应用的模型,这场展览全方位地呈现了玉米背后的科学知识体系。

本次展览的策划者是来自AP国际课程的高二学生鲍奕橦。从初中开始,他就对地理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24年寒假,学校组织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科学的课题学习,鲍奕橦和同学完成了一篇以遥感科学分析玉米生长情况的论文。


部分展览内容。

同年暑期,鲍奕橦到云南西双版纳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玉米种植田野考察,采集了各种玉米种植相关的数据。经过阅读文献,鲍奕橦了解到玉米的全球传播历史,以及它作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物多样性、土壤修复、转基因培育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1月14日,鲍奕橦的升学规划老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丰富的课题学习和线下实践,2024年国庆前后,鲍奕橦萌生了在学校举办一次玉米科普展的想法。学校、老师、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提供了平台和布置场地,老师给予内容和资源支持。”

但一场展览从筹备到落地也并非一蹴而就。在展览计划书得到批准后,鲍奕橦着手撰写文案,最初的文案是以生物多样性的探讨为核心,还包含了大量与玉米相关的生化知识内容,在这里鲍奕橦遇到了自己的知识短板。


鲍奕橦。

在查询大量专业网站和多次起稿后,他把展览的文案重点放到了自己擅长的农业相关领域。完成文案之后,鲍奕橦和展板设计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交流与合作,才最终完成了展板的设计。

看着这场科普展一步步从筹备到落地,鲍奕橦的升学规划老师感叹道,“展览还是挺成功的,让同学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认识玉米,比如玉米作为经济型作物,在燃油、食品加工、可降解材料等方面都有应用。鲍奕橦是一个偏学术型的孩子,可能在演讲和表达时会比较腼腆,但在展览上他能全程讲完,看到他的成长还是很欣慰的。”

学校打造各类平台多元育人

事实上,这只是广州外国语学校育人实践的一个缩影。这类学生筹办的展览在学校里并不鲜见。

“只要学生有想法,有想办的主题,学校都可以支持的。”鲍奕橦的升学规划老师向南都记者表示,“学校希望此类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后生活,也一直鼓励学生要有探究精神,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深挖,深入学习之后再分享给同学们,这也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鲍奕橦在广州外国语学校参与AP&AL学习后,从学校的“差异创新”课程体系中获益良多。“学校不仅注重学术水平提升,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习不仅限于书本与课堂,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探索与能力提升的英雄之旅。”鲍奕橦说。


鲍奕橦在玉米科普展上介绍。

南都记者注意到,广州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始终秉持着多方位挖掘学生兴趣点的原则。学校全力打造各类平台,从社团活动到学术竞赛,从校园展览到对外交流机会,让学生们得以施展才华。

帆船课、皮划艇、无人机、创客、健美操、音乐剧、模拟联合国、民乐团、拉丁舞队、机器人社、街舞社、舞龙社……丰富的校本课程和PBR社团活动,让广州外国语学校AP&AL国际课程学生成为“斜杠青年”。


广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参加校园活动。

同学们在学堂社、环保社、公益社,读懂生命与责任的意义;在帆船社、飞盘社、棒球社中,他们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展现了AP&AL学子的坚韧与活力;在无人机社、机器人社、编程社中,他们用科技与代码构建未来,探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的无限可能。

在摄影社、IPMC学生媒体中心、Yearbook中,同学们用镜头记录故事,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与记录者;在TED演讲社、美辩社、模联社中,他们自信地阐述见解,为解决问题贡献青年之力。

采写:南都记者 冯奕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