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孟庆生,1952年出生在山东济宁。1970年入伍,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某工程兵部队。

五年了,眼看退伍在即,却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两天。

1975年8月的一天,我正收拾退伍的行李。

五年来,我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提干:老李因为文化好,去了师部当参谋;小王在运动会上夺冠,提干去了军体队;就连比我小两届的张海,也因为技术特长被提拔为技术员。

而我,始终是个普通战士。

回想这五年,我也不是没努力过。

白天训练、施工,晚上挑灯自学。可每次提干机会来临,总是差那么一点:第一次是文化考试差3分,第二次体能测试没过,第三次面试时紧张得说不出话。

"该收拾的都收拾好了?"指导员老李突然出现在宿舍门口。

"报告,基本都..."话没说完,就见政委赵开山走了进来。

"小孟,跟我去趟工地。"政委语气平和,眼神却格外严肃。

工地上正在进行一项抢险加固工程。前段时间的暴雨,让河堤出现险情,部队临时接到加固任务。

"你知道为什么我专门找你来吗?"政委指着眼前的工程。

我摇摇头。

"这个加固方案,是你上个月交上来的那份报告里提到的吧?"



我一愣。上个月例行的工作总结里,我确实提过一些担忧和建议,但没想到政委会记得。

"报告里写得很清楚,老河堤的地基需要加固,特别是转弯处容易受水流冲击。说实话,我当时还专门让工程科评估了一下,你的判断很准确。"

政委的话让我心里一震。原来自己的报告真的被重视了。

"但你知道这份报告最大的问题在哪吗?"政委话锋一转。

我再次摇头。

"你发现了问题,提出了方案,但从来没主动向上级反映过。如果不是这次暴雨,这份报告可能永远躺在文件堆里。"

政委的话像一把锤子,敲在我心上。确实,这些年我习惯了当个听话的兵,总觉得说多了显得爱出风头。

第二天一早,政委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桌上摊着我这五年来所有的工作报告和总结。

"你看看这些报告,有什么发现?"

我仔细翻看,突然发现一个规律:每份报告都记录了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却从未跟进过后续。

"小孟,你知道为什么我留你这两天吗?"政委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踱步,"你们这一批兵,我是看着成长起来的。

有人适合读书,有人善于训练,但像你这样既懂技术、又肯思考的不多。"

他停下脚步:"组织上决定给你一个机会,留下来当技术员。但我要提醒你,这不是因为看在你服役五年的情分上,而是看中了你的潜力。"

"可是..."我有些犹豫,"我的文化程度..."

"半年。"政委斩钉截铁地说,"给你半年时间,把该补的课补上,该过的考试过了。这半年,工程科会安排老同志带你。"

就这样,我留了下来。

那半年,是我军旅生涯最艰苦的日子。白天跟着老技术员实践,晚上抱着教材苦读。终于在年底通过了考核,成为一名技术员。

1977年,我响应号召,参与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技术支持。1980年,因表现突出,破格提干。

1985年,组织调我到林业部门工作。

2008年退休前,我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重点工程。每当有人问我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我就会想起那两天,想起政委的那番话。



原来,命运的转折点,往往就藏在平凡的日子里。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永不放弃的心。

多年后,我再回军营,看到工程连门口的老银杏树依然挺立。

树下,那个教导我的政委早已离世,但他的话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当兵不是简单地服从命令,而是要学会用心做事,用脑思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