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李博、尹星云)1月15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专题座谈会,北京市政协委员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主题建言献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专题座谈会现场。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营商环境是发展软实力,更是国际竞争力。”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商会副会长李明说,北京自2017年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来,连续7年实施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截至2024年7月底,北京市场总体数量达262.1万户,是2017年的1.28倍。
李明建议建立城市招商联盟等区域联合招商机制,推动各区立足特色产业基础优势进行差异化招商,优势互补,一体实施组合招商,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区可在北京市统一领导下制定适合本区吸引外资投资的规则、政策和标准,助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北京市政协委员郭晓鹏建议建立专项基金,重点关注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支持其技术研发和应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参与到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建立研发投入专项基金,用于企业研发投入专项补贴,根据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创新成果及市场潜力等因素给予补贴,引导和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志起经常就优化营商环境前往一线调研,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理念,聚焦科技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这些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的核心产业,真正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产业营商环境模式。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尤其是大家关注的人才政策等方面,提升产业生态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北京市产业生态环境水平。”李志起表示。
“招商引资是撬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提升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培育经营主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叶青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区域内原有存量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此外,他建议加强统筹规划,促进不同区域间的协作,防止不良竞争行为,着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手段,让企业引进来,更能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