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

最适应作为

一种与社会变革相平衡的高感情活动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至虚极,守静笃";庄子提出"抱神以静","必静心清",以及道教内丹学说的精要在“养气守静",主张"守静去燥","忘形静寂",都强调"心静"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静心”指的不仅是一种长生之法,更是一种人生修为和智慧的境界。老子提出了希望愎复一种符合人道的人际社会;所以《道德经》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养生思想,都极其重视道德修养,企求由人的内心清静达到社会的安宁,由个人的修养去化解社会的纷争。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在《教育:财富孕育其中》提到要“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其中隐含的就是人和外界需要和谐生存的哲学思想。

天下万物,虽然形各异,但内在却有着共同遵守的规律和原则一一太极阴阳学说。阴阳化生万物,阴阳的相互转化和消长,维持了世间万物的平衡与发展。太极拳就是以和谐对待为特点而形成了各种技术要领。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是太极拳对自身平衡与和谐的要求;“舍己从人,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太极拳双人推手对抗中对自身的要求。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讲到:"须要从人,不要由已,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其根本就是一种以和谐为基础的攻防练习。


可是太极拳推手对抗性怎能体现和谐呢?从哲学角度讲,"和谐不是否认矛盾,拒绝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要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矛盾的不可消除性决定了和谐的相对性。和谐是一个不断消除失衡,无序,不合规律的现象,不断由不和谐到和谐,由低级和谐到高级和谐发展变化的过程。"

太极拳推手正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推手是一种在双人使用劲力对抗过程中运用阴阳转换特点,在保证自身平衡基础上让对方不和谐而失败的技术。在推手中每个动作的范围都有一个度,超过必要的度,就会导致自己失去重心。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以摸索对方的劲,在根据对方劲的变化而即时转换动作,调整重心,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所以太极拳以《周易》为理论之关健是强调了"易","易"乃“变"侧重于粘连性的技法的太极最能体现技击招法的变化无穷。初学者动作僵硬很容易身体失衡而被对方甩出或被置于死角而被擒住,致使自身难以和谐。而接下来继续学习的过程,则是一个不断培养和谐发展变化的过程。完整的太极拳训练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过程,在技艺提高的同时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太极拳高手的较量绝非将对方置于死地,而是点到为止。太极拳推手也不是一味蛮力相拼,而是在交流中感触对方技艺的深浅,并始终保持好身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也就是和谐。


太极拳无论是自身修炼还是对抗外来侵扰,都主张以和谐应之。只有和谐,才能在不断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达到融洽的氛围。可见作为武术的太极拳,不是以"克敌制胜"为修炼最离追求,"而悬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这在道德层面上追求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圆满与统一。这种"君子之争”实为人际交往树立了典范。

如今,经过数年的发展,太极拳推广已不仅仅局限于强身健体了,在这种强身健体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和谐,并将其逐步提升到情感的高度,以追求和谐的自然精神作为传播太极拳的主导精神,唤醒人的本性中所存留的和谐意识,实现自身“小我"与社会"大我"的融合,营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整体和谐,将成为太极拳思想发展的最终目标!

编辑:小七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