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五角星’,一颗红心,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连日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江华二中”)青年团校的孩子们在校园内的“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的桂园里上团课,青年们目睹几棵桂花树的枝叶组成的自然景观“五角星”兴奋不已。
有着130年历史的江华二中,近年来不断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理念,将红色教育阵地建起来,红色活动开展起来,红色课程落实起来,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播下红色种子,为孩子们打上红色基因的生命底色。
“深耕”:红色阵地建起来
“李启汉写下《写给母亲的诀别信》走出瑶山,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我们青年一代走进,似乎与先烈进行了一次对话,筑牢投身强国之念,激励前行。”2024年9月1日,高一年级李轩等1300多名新生,走进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入校第一堂思政课,写下的文字。
2021年投入390余万元,将学校红色资源有机整合,以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展馆为中心,在“桂花厅”建成沈成平、韦汉、唐皓三位创始人在商讨中共江华县支部工作的雕像,还原“永州市第一个基层党支部”诞生的实景,建设革命先烈走出瑶山浮雕墙,着力打造有“馆、墙、像”红色教育矩阵,形成了有图文、视频、革命斗争时期的旧物为主的立体校园红色文化阵地。
“《写给母亲的诀别信》《半截铅笔》《四盏马灯》……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感觉像发生在自己身边。”在农村长大的高一学生李杰遇到困惑时,都会走进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展馆认真读先烈的故事,他说:“李启汉在少年就胸怀救国真理,坚定信念,我很受触动。”
除此之外,该校还以学校主道的红色文化长廊为中心轴,将“红色基因”广泛辐射到了教室、寝室等学生出入的地方,建设《英烈谱》《历史定格——精彩瞬间》等以“励志爱国”为主题的“红色教育”专栏,营造大思政教育环境,宛如一列“红色基因”序列体,随时植入每一位青春懵懂的孩子。
“走进校园,宛如进了‘红色’熔炉。孩子们每天都要注入红色基因,坚定孩子们理想信念。”该校党委书记鱼宗肆说。
“枝繁”:红色文化强起来
“通过实施‘人文奠基,创新见长’的战略,以打造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标杆学校为目标,以品牌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优秀红色文化校园。”鱼宗肆说,“这个定位就是让孩子接受大思政教育,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
近年来,该校结合全县红色资源,并挖掘校内“中共江华县支部”“沱江会议”“革命先烈故事”等,开发了团校、班级主题教育、德育活动、学科德育等四项大思政教育课程。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在每个先烈故事中穿行,让自己心里烙上深深烙印,要跟随他们的步子,继续前行。”2214班学生陈泺琳每上一次团课,她会有新的收获。
该校党委委员、团校校长罗伟琦介绍,“四史”和李启汉、陈为人、江华等校友的故事编成团校课程,壮大红色校园文化,提升了红色校园文化内涵,青年团员们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向上,拼搏担当精神。
同样,在班级主题教育课程中,该校结合年级特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高尚人格魅力,立志报国的理想。
同时,该校对学校历史名人和革命先烈的故事进一步挖掘开发,编写《红色教育汇编》,融入学科德育课程中,给学生系统学习,教师进行适时讲授,确保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要充分融合实现。
去年从江华二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的曹玥告诉笔者,母校洒满英雄的热血,受红色文化熏陶浸染,滋养了心灵和精神,为自己打上人生的红色底色,终身不改。
“叶茂”:红色文化活起来
“别小看这小半截铅笔,正是江华同志艰苦朴素精神的真实写照。”此前,在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2206班唐亚新正给前来开展主题团课的同学们讲解红色故事。“生活好了,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当唐亚新无意间提问时。“要!”同学们坚定地回答。
2022年,该校结合红色校园文化,每班选拔2名学生为基地讲解员,专门为同学们和校外参观人员提供馆内讲解服务。小解说员们像老师一样,有板有眼,还不时地提问,让红色历史入脑入心,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课前5分钟,2214班的孩子们唱着革命歌曲等候老师上课。该校将课前唱革命歌曲,每学期开展一次革命歌曲、红色歌曲合唱比赛,不仅让孩子们传承红色文化,也缓解孩子们学习的紧张情绪。
该校着力以德育品牌为重要抓手,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大阅读、升旗仪式讲话和演讲比赛,纳入党史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中,让学生在读起来、演起来、写起来、唱起来、讲起来时浸润红色文化教育。
该校党委书记鱼宗肆充满信心:“要将学校打造成处处是课堂、是教材,让每名学生进入校园沐浴在红色故事里,有所收获、学有所得。”
“以红色教育为主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已有机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扣好了广大孩子的人生扣子。”江华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唐代林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唐世日 记者 阳锡叶)
作者:唐世日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