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作为晚清的重要人物,曾经也为清朝殚精竭虑,操劳一生之后却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使得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曾经尽力的帮扶清朝立有大功,也有人说他一生签订条约无数无耻卖国,这样一个一生充满是非的人物,也最终在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候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臣子他是幸运的,他没有亲眼见到清朝的覆灭,而抛开臣子的身份,他更多的是背负骂名。那么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到底该怎样看待呢?为什么在他死后57年,又被人挖开了坟墓拖行游街呢?
深受赏识
按说李鸿章这等汉臣,在清朝的时候是很难在朝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可是随着后来局势的变动,清朝统治者不得不依仗汉臣来维系统治,李鸿章也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个被赏赐“三眼花翎”的汉臣,可谓“汉臣则未有者”。
太平天国爆发时,清朝中央政府根本无力调动大军前去南方平叛,清政府在左右衡量之后,决定让地方“团练”给予了地方士绅很大的权力,这才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
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汉臣,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迅速崛起的。李鸿章在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的时候,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并且李鸿章还组建了一支淮军,自己成为了淮军的领袖。
因为评判有功,加上曾国藩的鼎力相助,年仅38岁的李鸿章就已经成为了实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了。他虽然帮助清朝平定叛乱,可是他在镇压的时候手段过于残忍,就连很多洋人都看不下去,李鸿章为了惩治太平军,还有归顺太平军的百姓。
居然指示手下的淮军对几万平民百姓,和投降的太平军展开屠杀,可以说,这些起义军和百姓的尸身成为了李鸿章高居庙堂的垫脚石,血海染红了李鸿章的顶戴花翎。
李鸿章和其他思想过于迂腐的人不同,他在组建淮军的时候,就非常看好洋人的武器装备,于是早在那时,他就已经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雏形了。
虽然李鸿章对内镇压起义的时候很是血腥,但是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时候,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李鸿章认识到了西方人的先进性,慑于他们强大的武备,于是睁眼看世界。
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李鸿章也曾经想过“变法”。但是却因为被封建思想所束缚,他的变法只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并没有想要改变这一制度,只是想稍加改良。
也正是因为这一想法,才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的破产。
兴办洋务
李鸿章在兴办洋务的时候,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始兴办实业,比如建设工厂开采矿物等。
李鸿章创办这些实业,是为了给自己赚取建设军工厂的军费。李鸿章的思想就是为了加强中国的军事力量,所以他在洋务运动中几乎所有的作为,都是围绕着军事进行的。
他兴办轮船招商局,又说服了清廷开设电报,当时清廷很多迂腐的人认为电报是没有必要开设的。而李鸿章则是以“六百里加急”为例,指出了电报的重要性,说这绝对是加强防务所必需的东西。
虽然李鸿章只是为了加强军备,而并没有想过让中国走向近代化,但是他兴办洋务和开设诸多的工厂,也确确实实的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也属于的“无心插柳”之举,只可惜这个“柳”,最终却没能“成阴”。
在兴办诸多军工厂后,李鸿章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于是他也开始兴办教育,开设了很多军事学校,还有一些学习近代科学的学堂。这些人才相比于那些科举出身,只会四书五经的迂腐文人,可谓是“文理皆通,晓通西学”。
这些人才的培育,也在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一大批的近代外交人才,还有近代的军事人才。后来他又选择了一百多名学生,让他们前往美国留学,在那里他们也受到了更多先进的西方教育,这种留洋的风气,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开眼开世界。
他也强调了海防了,并且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这些功劳也确确实实离不开李鸿章,还有很多洋务派的代表人共同努力。
但是李鸿章的缺陷也有很多,他虽然睁眼看世界,但是只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没有看到西方先进的制度还有民主思想。使得洋务运动虽然是轰轰烈烈的举行,却最终以失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他也曾经试图放弃新疆,好在左宗棠据理力争,这才保住了那广袤的新疆土地。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多消极的一面,而对他两极分化的评价,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位晚清的重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在1901年的时候溘然长逝,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的遗憾,也许就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那一刻开始,李鸿章心中留存的“自强”、“求富”的希望,也就此烟消云散了。
1958年,当时的人们对李鸿章的定义就是“汉奸”,因为他签订了很多的卖国条约,于是大家对他的怨恨化为了怒火,在人们的群情激奋下,将李鸿章的墓穴炸开了。
当时李鸿章早已离世57年之久,他的尸身也被众人绑在了拖拉机后面拖行,尸身上还穿着那象征自身荣誉的“黄马褂”。在众人的唾骂中,他的尸身也开始支离破碎,最终化作了粉末。
随着现代人对历史的深刻研究,李鸿章也逐渐开始脱离“汉奸”“卖国贼”的负面形象,他做过很多的错事,但是也确实为推动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是非功过不可混为一谈,需要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谁又能够理解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运动时的心情,又有谁能比他看到北洋水师覆灭时更加心痛。
不管怎样,李鸿章的一生是毁誉参半的,他复杂又充满是非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信源:
《李鸿章一 生评述》——中国知网 作者:赵 彦 锋
《漫话李鸿章的毁誉是非》——中国知网 作者:张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