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导体芯片到智能汽车,中美科技博弈愈发白热化。
01
构建排华汽车供应链
1月14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网联汽车》的最终规则,禁止销售或进口集成了“受外国对手管辖或指挥”的实体供应的特定硬件和软件的网联汽车相关交易,以及零售相关组件的交易。该规则计划1月16日发布在联邦公报,自发布60天后(3月17日)生效。
该规则的发布背景源于美国政府对网联汽车供应链安全的担忧,规则中明确提到的外国对手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1月14日,白宫发布中国和俄罗斯关于国家安全风险联网汽车技术的新闻稿
《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网联汽车》认为网联汽车集成了车辆连接系统(VCS)和自动驾驶系统(ADS),能够收集并传输大量敏感数据,包括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数据若被外国对手利用,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因此,拜登政府发布了该规则,旨在保护美国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免受外国对手的威胁。
该规则之所以引发国内网友热议,在于明确提出禁止进口任何由中俄实体设计、开发、制造或供应的车载连接系统(VCS)硬件,以及禁止在美国销售或进口含有中俄实体相关设计、开发、制造或供应涵盖软件的完成型网联车辆,同时,对于受中俄控制或所有的网联汽车制造商,即便其车辆中的VCS硬件或涵盖软件与中俄无关,也被禁止在美国销售。
除武断地禁止外,规则中“供应链审查”更是牢牢地将网联汽车贸易话语权掌握到自己手上。
在风险评估环节,美国商务部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强调了对智能网联汽车ICT供应链的安全性进行深入调查。此外,供应链审查还涉及对供应商的背景、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
而合规性要求方面,规则要求相关企业必须确保其供应链中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例如,采购的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必须通过国家检测认证。同时,企业还需建立供应链安全管理策略,以降低供应链安全风险。
此外,针对供应链审查通常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文件完整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合规性进行检查。这可能涉及第三方独立审计或测试。此外,审查还可能包括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进行源代码安全检测。
显然,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一旦美方认为网联汽车供应链有一个环节不合格,就可轻松关上贸易大门。
02
我国车企全球化遇阻
美对华网联汽车的打击最早可追溯至2024年9月,当时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拟议规则,计划从2027年起禁止美国道路使用中国产软件,2029年起禁止使用中国产硬件。这一禁令的出台,看似是出于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和联网汽车用户安全的担忧,实则是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恐惧和遏制。
美国商务部认为,源自中国(还有俄罗斯)的某些技术,特别是那些控制车辆移动、收集敏感驾驶员和乘客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以及支持自动驾驶系统和记录美国基础设施详细信息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对美国构成了不应有的风险。因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阻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入美国市场。
而此次《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网联汽车》具体规则的发布,必然会对中国汽车企业造成冲击,进一步关闭了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其对供应链的严苛审查,几乎封堵了中国企业通过在墨西哥设厂然后销售到美国的途径。
以往,由于美国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加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企业直接进入美国市场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一些中国汽车企业选择在墨西哥等邻近美国的市场设厂,通过墨西哥的地理位置优势,将产品销往美国市场。
此次美国政府通过进一步加强贸易壁垒,限制从墨西哥等国家进口的汽车产品,特别是那些由中国企业生产的汽车产品。这使得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墨西哥销售到美国的计划受到严重阻碍。
美国政府还可能对在墨西哥设厂的中国汽车企业实施投资限制,如禁止或限制其在美国市场的投资活动,包括在墨西哥的工厂建设和运营。这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企业在墨西哥的产能和供应链布局,进而影响到其向美国市场的销售。
这对于在美洲建设工厂,力求全球化的中国车企供应链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03
欧洲会否跟进
随着美国正式实施针对中国网联汽车的供应链禁令,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开始密切关注这一动态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欧洲作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一极,其政策走向不仅影响着本土车企的发展,也牵动着全球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毕竟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危机都未完全落地。
欧洲与美国在安全领域有着长期的盟友关系,尤其是在北约框架下。如果美国持续施压,欧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的政策,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领域。当然,欧洲短期内可能会采取观望态度,评估美国禁令的实际影响以及欧洲自身的安全需求。欧盟委员会及成员国政府可能会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的审查,确保不依赖于潜在风险来源,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供应商。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欧洲是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中心,拥有大众、宝马、奔驰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
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利益,任何对华限制措施都可能影响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反过来面对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欧洲可能会加速推进“欧洲制造”战略,鼓励本土车企和供应商加强合作,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这包括加大对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建立更加安全的数据处理中心。
近年来,欧洲一直在推动技术自主性,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欧洲希望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框架。如果欧洲认为中国的技术对其构成安全威胁,可能会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
尽管存在竞争,欧洲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欧洲可能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与中国保持技术合作,而不是完全跟随美国的“脱钩”政策。
欧盟内部成员国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一些国家,如德国和法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可能会更倾向于保持与中国的合作;而另一些国家,如东欧国家,可能更倾向于跟随美国的政策。这种分歧可能会影响欧盟整体的对华政策走向。
因此,欧洲可能最大的结果就是“摇摆”,可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状况,我国智能联网车企,恐怕就要分情况、仔细研判了。
04
我国会否反制
针对《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网联汽车》,我国会否反制,这个时候恐怕特斯拉在瑟瑟发抖了。
面对美国针对网联汽车发布的供应链禁令,中国是否会采取反制措施成为了业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直接的反制行动尚未明确宣布,但中国政府和行业专家已经表达了对这一禁令的强烈关注和不满,并暗示可能采取必要的回应措施。
中国可能会对美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那些涉及敏感技术和数据的车企。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其在中国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中国政府可能会要求特斯拉进一步本地化其数据存储和处理,甚至限制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对等的,我国也可以提出供应链审查,尤其是那些涉及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企业。特斯拉在中国依赖大量本地供应商,但部分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仍来自美国。中国可能会要求特斯拉减少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增加本地化采购,甚至限制其使用某些美国技术。
尤其是在数据方面,我国完全可以加强对特斯拉等美国车企的数据安全审查,尤其是涉及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部分。中国政府已经对特斯拉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收紧相关法规,要求特斯拉将更多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并接受更频繁的安全检查。
这一系列组合拳一旦落地,对于特斯拉等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并大量销售的中国市场外资车企而言,确实可能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然而,中国政府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通常会保持冷静和理性,不会轻易采取损害外资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的措施。相反,中国可能会通过加强监管和合作,引导外资企业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需求。
05
中美车企博弈后面的数字竞技
智能网联汽车(ICV)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它融合了人工智能、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旨在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和信息交互。目前,北美、欧洲和亚洲是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其中中国和美国在投融资和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完整,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系统均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然而,尽管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具备优势,但在核心技术如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仍存在短板,这限制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产业生态。美国企业在自动驾驶软件、传感器以及芯片制造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例如特斯拉、谷歌等公司都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
然而,美国政府近年来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开始对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采取限制措施,试图遏制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美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博弈背后,是两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角力。中国也在积极应对美国的制裁,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优化产业生态等,从场面上看,美国汽车产业的紧张程度,更高一些。
微信订阅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