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离手?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青少年过度沉迷于手机,会让其自身乃至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同时,因疫情将近三年的居家学习,又使得这一问题加重。
对沉迷于手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家长或老师只有慢慢学会放下“评判”和“应该”,接纳现状,感同身受地去了解沉迷的背后,到底他们真正的心理渴求以及发展受阻的因素是什么,多提供情感关爱,重新搭建被破坏的信任关系,慢慢地,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愿意家长或老师“住进来”,陪伴着他们,引领着他们;他们才能拥有内在的力量,一步步地迈向人生发展的正轨。这才是真正从根部解决青少年手机沉迷问题的关键。
关于《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这本书中屡次提到,要帮助青少年践行书中提倡的原理及方法,首先需要父母或老师先回到自己身上,用书上的方法先在自己身上实践。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可以有助于自我的完善与成熟,相信这本书上的很多内容可以帮助父母活出更好的自己;
第二,可以深刻地体悟到所有的理论层面的陈述性知识(游泳的原理)要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真正会游泳)是需要一个反复在现实中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
因此,在我们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与孩子实际上是否做到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期待,我们能够逐渐做到等待和恰当提醒及陪伴。
在《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一书中介绍了非常多的策略及方法,来帮助父母及老师指导青少年走在健康发展、科学使用手机的路上。但其实从知道到做到是一件需要持续在路上的事。
从知道到做到从而真正达成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原因是我们固有的模式神经元回路异常固化,而新的行为模式需要在大脑中重新建构新的神经回路。
本书结合西方四大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及存在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研发出了一套从手机上瘾到学习上瘾的科学管理模型,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揭秘孩子欲罢不能的真相,提出手机积极使用新概念,引领孩子突破人生瓶颈,实现自主学习与健康成长。对家长和老师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解决青少年手机成瘾等问题,给出强有力的支撑。
本书作者高秋凤老师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同时是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与专业专委会委员。有着众多荣誉加身的高秋凤老师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手机成瘾等发展性问题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是国内青少年手机成瘾及矫正研究领域的专家。
高秋凤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及青少年手机成瘾预防与干预的从业经验,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成因、预防和干预的方式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家长和老师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解决青少年手机成瘾等问题,给出了有力的支撑。
家长和老师参照书中的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成瘾的困局。
发个福利:现在购买送一本签名书,有21天读书会,送父母践行手册。1月份的报满了,2月份春节期间没有,3月份的现在可以报名。每期30人,先到先得。
我们读书会最大的亮点:学到、知道、做到,让知识不仅仅停留于书本。
书籍目录
第 1 章 青少年对手机欲罢不能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 2 章 我的孩子上瘾了吗
第 3 章 三大基本心理需求的缺失导致手机上瘾
第 4 章 归属感培养
第 5 章 自主感培养
第 6 章 胜任感培养
第 7 章 情绪调节
第 8 章 增强核心自我功能
第 9 章 身心语言程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 10 章 手机健康、积极使用的路径
第 11 章 如何面对手机过度使用
后 记 从知道到做到:贵在践行
在共同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提升认知,学会科学的引领孩子。同时拿到有效的方法,助力大家在生活中卓有成效的管理孩子科学用机。更宝贵的是,在群体互动中彼此镜映,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带来更多的觉察与感悟。
我们的读书易于坚持,没有负担,每天半小时的时间,看似不起眼的瞬间,但在一日又一日的重复之中,无形中改变了我们,改变了家庭。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稳稳的坐在那里,家里萦绕着朗朗读书声时,我们的家被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学会知识的同时让自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拥抱充满希望的每一天,对生活充满希望。
读书会具体安排如下:
内容:《脱瘾而出》——高秋凤
时间:周一至周五 6:30-7:00 除周末与法定节假日外,共21天
形式:线上
收费:39.9/期,赠送《脱瘾而出》一本。(不可重复参加)
我们获得了小伙伴的大量好评,太多太多这样的分享与收获,他们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喜悦。通过共读一本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家的变化与提升。
公益读书每月一期,一期30人,需要的小伙伴赶紧购书抢占名额。客服老师微信图片购买书后可添加,进入读书会群内。现在报名三月份的。
期待你的蜕变
让我们一起携手,彼此见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