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丹东长大,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大的特别之处,用最简单的说法,它与朝鲜隔江相望。站在鸭绿江畔,看着对岸的新义州,路上的行人、车辆,和那一幢幢极具年代感的建筑,仿佛时光都被凝固在了那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我进入了一家对朝贸易公司,开始了我的朝鲜探索之旅。

每次跨过鸭绿江,踏上新义州的土地,迎接我们的是持枪站岗的士兵。他们身穿土黄色军装,神情严肃,恳请我出示证件。当士兵仔细检查时,我们通常会悄悄递上一包香烟,以换取他们的微笑和温和。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礼物经济”在朝鲜社会中的重要性。毕竟,在那个严厉的体制中,即使是那些拿着枪的士兵,有时也仅仅需要一点点温和的待客之道。

新义州的街道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尽管它与我生活的丹东有着地理上的接近,但却仿佛是两个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五十年代修建的房屋依然矗立,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街道上,行人不多,汽车更是稀少宽阔的马路显得空荡荡的。即便在这样一个困难的国家,朝鲜人仍然遵循着一些严格的社会规范——比如,穿补丁衣服是禁忌,即使家庭条件拮据,他们也会努力保持整洁的外表。

与朝鲜的商人和普通百姓交往后,我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礼貌尤其值得称道。无论身份如何,朝鲜人与我们见面时都会握手,并附带一个鞠躬,表达出他们的尊重。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商业习俗,更看到了背后的社会结构。朝鲜的上下级关系十分明显,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几乎是制度化的。一名朝鲜负责统计货物的人因数据错误而遭到上级怒斥,这种场景在我心中烙下深刻印记。

图片中的朝鲜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单调。在1997年以后,朝鲜经济遭遇严峻挑战,官方称之为“苦难行军”。这一时期,粮食危机频发,许多百姓甚至几个月领取不到口粮。这时,作为对朝贸易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会运输大量粮食过江。卸载这些粮食的工作完全是女性来担任,而男性则忙于记账。

每当我看到那些瘦弱的朝鲜妇女扛着沉重的蛇皮袋走进仓库,我的内心都不得不涌起一股愧疚。她们的双腿颤抖着,汗水浸透了衣衫;她们拼命地卸粮,只为了能多分到一些口粮。我们新义州的朋友告诉我,那些妇女每天只拥有三百克的基本口粮,如果能够进行重体力劳动,那么她们便能获得额外的二百克。但你要知道,在饮食结构极为简陋的朝鲜,每天三百克的粮食,对于身体健康尤为重要。那时候,肉类几乎是奢侈品,大部分人民只能依靠米饭和蔬菜度日。在这样的困境中,衣食的匮乏使得每个人似乎都显得面黄肌瘦,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朝鲜社会中的另一幅画面展现在我眼前:这些朝鲜妇女不仅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回到家中,她们还承担着所有的家务。朝鲜男人普遍认为,回到家中只需要享受家务完成后的安静。因此,女人们在用餐时常常是服务家庭中的男人和儿童,自己却只能在厨房草草吃几口。这样的生活让我对朝鲜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她们不仅在工作中尽心尽力,还要默默面对家庭的艰辛,这份坚韧与无私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如今,即使我已经不再从事外贸行业,也很少与朝鲜人深入接触,但那些朝鲜女性日复一日辛勤工作的场景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看到她们在粮食卸载点忙碌的身影,或是在家庭中默默奉献的背影,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力量。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与亲友团聚,共同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是生命的珍贵体验。

这就是我眼中的朝鲜,一个充满礼仪与艰辛、尊重与奉献交织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秉持传统的男女角色,还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构成了朝鲜复杂而真实的社会图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朝鲜能迎来更加开放和美好的新局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