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如何赋能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黑神话:悟空》带动“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两个月内,27处游戏取景文物景点累计接待游客536.92万人,门票收入1.66亿元;米哈游总部成为年轻玩家“圣地巡游”的景点,“上海漕河泾版‘秋叶原’”呼之欲出……游戏正在“引燃”年轻态消费,拓展文旅产品的创意边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游戏IP文旅共创新可能研究报告》,每周玩游戏3至5次以上的玩家,每年旅游次数超过3次,88%的游戏用户愿意参加线下场景体验和活动。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从游戏到影视再到乐园的IP产业链条,游戏IP转化与利用还存在深度挖潜的空间。专家建议,文旅部门、旅游景区和文博机构与游戏开发商加强合作,推出有影响力的游戏主题旅游线路,并将线路融合进“上海旅游节”、“上海之夏”等重大文旅节庆当中。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理事长李萌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制定一套综合科技融合、故事驱动、IP植入、景游互动以及融合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维度的游戏产品评估标准体系。


米哈游总部成为年轻玩家“圣地巡游”的景点。

拓展“潮”“酷”文旅体验

当下,以数字IP为核心,角色、故事、场景、世界观等游戏核心要素已渗透到文旅产业的各个界面当中。“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游戏动漫已成为新型经济形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祎遐指出,游戏产业不仅是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的重要产业,更是上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科技实力,上海孕育了一批优秀游戏企业。有着“上海游戏F4”之称的米哈游、莉莉丝、鹰角、叠纸,推出了《原神》《万国觉醒》《明日方舟》《无限暖暖》等游戏。这些游戏通过其丰富的故事背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全球玩家建立了情感连接,将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游戏IP的价值被不断挖掘,衍生出周边商品、主题活动、艺术展览等文创产品,并为上海的文旅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头部企业成为沪上旅游的新主题。

头部企业成为沪上旅游的新主题。“核心IP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对玩家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认为,游戏企业二次元调性突出,在年轻群体中有着很强号召力。对于身在魔都的年轻一代来说,除了人民广场周边的二次元商店和热门的漫展之外,探访米哈游、莉莉丝、鹰角、叠纸,乃至更广范围的哔哩哔哩、阅文、喜马拉雅、得物、灵石路电竞区等,提供了“潮”“酷”的文旅体验。


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吸引大批游戏爱好者前来观摩。(摄影:叶辰亮)

游戏展会是推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ChinaJoy、Bilibili World、原神·FES、CCG EXPO等大型国际化游戏展会成为上海的新名片,带动增加酒店、餐饮和交通等行业的收入。企业商家举办的专属活动更是日程密集,嘉年华、玩赏大会、演唱会、主题展、快闪活动、见面会层出不穷。展会上,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频频亮相,提升了城市的科技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吸引了投资和人才。

IP转化需要深度挖潜

近两年,旅游投资机构和景区、度假区、街区及商圈等积极探索推动游戏和文旅的融合发展。但游戏产品众多,细分市场繁杂,且不同细分类目下的玩家圈层壁垒较高,快感机制、体验需求截然不同。如何将规模庞大的游戏玩家转化为文旅消费客户?


打造“数字场景还原、世界观落地、角色代言、主题娱乐空间”等沉浸场景。

专家认为,文旅和游戏之间的双向奔赴主要由两条路径构成。“由实向虚”主要体现在历史遗产与自然世界的数字孪生,吸引玩家群体到游戏“圣地”打卡巡礼。比如《剑与远征:启程》的游戏景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风景为灵感;《原神》多处景观融合张家界、桂林、黄龙等标志性景区。虚实融合不仅吸引玩家在游戏里打卡,同样为线下取景地“圈粉”。李萌认为,利用游戏的角色、情节、世界观文化符号与上海的城市文化、江南风景等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互动体验新场景,可以增强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原神·FES”嘉年华活动吸引玩家超10万人次。

“由虚向实”则以游戏IP为核心,打造“数字场景还原、世界观落地、角色代言、主题娱乐空间”等沉浸场景。2024年举办的“原神·FES”嘉年华活动吸引玩家超10万人次,其中不乏拖着行李箱来沪的海外“旅行者”。上海徐汇区与腾讯、米哈游、鹰角网络、莉莉丝等多家知名游戏公司展开合作,将游戏角色融入街道装饰和文旅资源中,推出了联名旅游地图等衍生产品,将体验场景拓展至更细分的环节。

李萌认为,推动游戏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探索多元化合作机制与模式,提升游戏产品的延展力、附加值和影响力,才能进一步释放“戏+”新业态推动上海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与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