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冬日的这天夜晚,15岁的赵清阁放学回到家中,还没进门便听到了父亲和继母正谈论着要让她退学赶紧嫁人,说她是赔钱货。
赵清阁的生母早逝,她自小受尽了父亲和继母的虐待,跟着祖母长大,如今父亲和继母却商量着要她退学。
赵清阁连夜逃出了家中,此时的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和老舍有一段情缘。
1914年,赵清阁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地主家庭,因为祖父曾是清朝官员,所以家里小有家资,但是赵清阁的童年却并不幸福。
5岁那年,赵清阁的母亲便早逝,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便将她当作了累赘。
后来,赵清阁被寄养到了舅舅的家中,舅舅是个进士很有学问,赵清阁跟着舅舅家的孩子们一起读书。
在舅舅家待了几年后,赵清阁去省立女师附小读书,回到了家中跟父亲生活。
那时,赵清阁的父亲便已经有了女友,觉得赵清阁很碍事,对赵清阁这个女儿不管不问。
不久之后,父亲将继母娶回家,继母很不喜欢赵清阁,常常趁没人的时候,打骂赵清阁。
性格倔强的赵清阁也不会白白的受气,她会和继母吵回去,起初还会和父亲告状。
但是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是会批评赵清阁一番,继母则倒打一耙,哭着说赵清阁不尊重自己。
久而久之,赵清阁也意识到,母亲死后,她在这个家就变成了多余的人。
祖母心疼赵清阁,将她接到自己屋里照顾,在祖母的照拂下,赵清阁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但是随着祖母的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力不从心。
赵清阁的母亲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虽说母亲早逝,但赵清阁还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文采很好喜欢读书。
升入中学之后,赵清阁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成绩,她热爱文学、热爱艺术,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然而这天,赵清阁却无意间听到,父亲和继母在商量着让她退学结婚。
当时已是深夜,赵清阁平日甚少去父亲和继母的房中,这天路过父亲房前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继母提起自己的名字。
赵清阁感到很奇怪,凑近一听,便听到了继母说:“清阁年纪也不小了,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处,不如让她早些成婚,我这个做母亲的早就替她看好了人家。”
随后赵清阁听到自己的父亲回答道:“你有心了,这件事你看着办吧,早日把她打发出门,也就省心了,就别让她继续上学了。”
继母一向把赵清阁当作眼中钉,当然不是真的为她好,但她没想打,父亲竟然也想赶紧把她打发走,觉得她是多余的。
赵清阁哭着跑到了祖母的房中,将刚才的所闻都告诉了祖母,她不想退学、不想随便嫁人,她想要继续读书。
祖母心疼的抱着赵清阁,如今她已年迈,做不了家里的主。
片刻后,祖母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四块银元都拿出来,交到赵清阁的手上,说道:“拿着这个钱去读书吧丫头。”
赵清阁知道,这是祖母的全部积蓄,她哭着接下四块银元,向祖母许诺:“等我读完高中就回来接您去过好日子。”
随后,赵清阁乘车到了开封读高中,在高中期间,她便开始发表自己的文章,同时还学习画画和音乐,并利用一切的时间读名著、读著作。
赵清阁始终记得,她要努力成长,接祖母过来报答祖母。然而天意弄人,还没等到高中毕业,赵清阁的祖母便去世了。
高中毕业之后,赵清阁进入小学当老师,同时也在创作发表文章,不久之后她又进入大学读书。
一直以来,赵清阁从未放弃过进步和前进,即便是在病重,她也从未放弃,她这样说道:“我倒愿意矢志终生献身文艺,永远学习、永远努力……”
她的作品常见于报纸和杂志,直抒胸臆的的点出反动派的黑暗,为劳苦大众发声,还获得了鲁迅的鼓励。
后来,因为作品得罪了上层,赵清阁被解雇,即便那样她也没有退缩。
1933年,赵清阁前往上海,并在1938年成为了老舍的秘书。因为长期一起工作,又都热爱文学,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最后走到了一起。
而此时的老舍已经结婚了,他的妻子胡絜青是个优秀的画家,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了老舍,并为他生育了三个孩子。
胡絜青本来也有自己的事业,但为了支持老舍的事业,她一个人照顾一家老小,放弃了自己的一切。
1942年,胡絜青在得知老舍和别的女人同居后,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从北平辗转多日到上海。
看到胡絜青的时候,赵清阁当即便退让了,纵使她深爱老舍,却也不愿意插足别人的家庭。
老舍不愿意和赵清阁分手,却也实在放不下胡絜青,因为胡絜青为他付出了太多。
后来,两人一直以朋友关系合作创作,保持书信往来。
1948年,老舍给赵清阁写信,说自己准备到菲律宾定居,希望赵清阁能和自己一起,赵清阁严词拒绝,她不会再允许自己踏过红线。
1949年,老舍又跑到美国不愿意回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郭沫若、茅盾等诸位文人都写信给老舍,希望他能回到祖国,老舍都不愿意。
随后,便有人找到了赵清阁,希望她能给老舍写信,劝他回国。为了国家大义,赵清阁给老舍写了信。
不久之后,老舍接到了赵清阁的信,真的回来了,他跑去上海见赵清阁,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赵清阁虽是一个弱女子,却为人刚直,纵使她的心中爱着老舍,却也不会再踏过底线,她给老舍留下了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1966年,老舍自杀,此后赵清阁每日晨昏为他上一炷香,她把老舍的作品和信件都收藏着。
直到1999年,赵清阁去世,临终前她烧毁了一部分信件带走,其余的都捐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