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是否下颌后缩,医疗机构一般通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专业测量,才能下结论

4岁的雯雯喜欢咬手指,用嘴巴呼吸,妈妈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她的面部线条有了改变,1月8日下午,一则网上的消息,让雯雯妈下决心带孩子前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问诊。

“医生,我发现女儿的下巴越长越短!”接诊的医生闻言“秒懂”:“你是看了某知名运动员女儿‘下颌后缩’的报道吧。”

近日,某体坛明星女儿疑似下巴后缩的照片在网端流传,引发热议。网友“隔屏对照”,突然发现眼前就有“下巴后缩”问题,更有不少宝妈怕耽误孩子治疗,在评论区贴出自家孩子侧颜,请求网友“研判”给出答案。

下颌后缩有何症状?因何而起?这波由下巴引发的热论,是“颜值控”的“神经过敏”,还是意外获知于己于人最实用的信息?新快报记者连日走访广州部分医院的口腔科,试图从专家口中寻找答案。


■科学判断是否下颌后缩,是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新华社资料图

并非孤例,线上线下都有“下巴焦虑”

像雯雯妈一样,因为看了相关新闻,开始担心自家宝贝下颌的家长并非孤例。在各大网络平台的交流区里,网友分享“下颌后缩”经验的回帖很多:“用口呼吸会影响颜值”“牙齿发育不良会影响颌面美观”“如果家长不重视,到青春期过后,下颌后缩的颜值就定型了”……

“下巴焦虑”也存在于一些成年网友,他们迅速展开自纠自查:“我有鼻炎长期用口呼吸,看了新闻马上照镜子,发现我的鼻尖、嘴唇、下巴不在一条直线上。”一名网友说,拿尺子测量“美学线”,是她在美容院学到的技能。记者发现,网上还流传着“三点自测法”,用一根笔对自己的鼻子、嘴巴、下巴,如果垂直,说明“下巴安好”;否则,即有后缩问题。

除了网友热议,关注到“下颌后缩”问题的天河区郑女士也称,自家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因“下巴渐渐消失”,长得越来越不像爸爸妈妈: “小时候面部线条分明,但青春期后感觉五官变得很拥挤,短下巴让脸部线条失去美感,颜值大幅度跌落。”



解决“容颜疑虑” 应找专业医生判断

“下巴后缩的患儿在门诊中很常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口腔科申晓青主任医师表示,对于就诊人员是否“下颌后缩”,关键在于专科医生的精准诊断。

“美容线”测量、手指比画、侧颜判断……这些方法是否能准确自测下颌生长存在畸形呢?

“网友所用的‘美学线’、三点自测,其实就是‘审美E线’,判断标准是:在鼻尖和颏突点(下巴最前点)划连线,正常情况下,上唇在线上或微偏内侧,下唇在线上或微偏外侧。但是这种评估方法不适用于下颌发育异常的人(前突或后缩)。如果下颌本来后缩或前凸,就不适用了。”

申晓青表示,宝妈们在家自测,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自然头位(如同拍证件照),侧位,通过额部最凸点向下做地平面垂线,正成年人常情况下颏部在此线上,颏部离此线越远,下颌后缩越严重。儿童由于上下颌骨发育时间的差异,这种方法只能粗测,最科学的做法,就是前往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找正畸专科的医生进行判断。家长莫因不科学的自测而耽误治疗时机。

记者了解到,科学判断是否下颌后缩面容,医疗机构一般通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专业测量,才能下结论。

广东鼻炎儿童多,要注重下颌正畸问题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各大医院口腔专科都重视科普“正畸”知识,不断提醒家长注意,关注颌骨生长异常对儿童群体的影响。

那什么是下颌后缩?下颌后缩对身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申晓青介绍, “下颌后缩也称为下颌发育不足,人群发生率有5-15%。由于下颌骨生长不足导致咬合关系紊乱以及面部畸形。下颌后缩通常表现为下颌较短小,上颌发育可以正常也可以前突,从侧面看,面中部呈凸面形态,看起来下巴短小或没有下巴,影响面部美观和咬合功能。”面容显示上唇突,牙齿前突、“龅牙”、唇闭合不全、“嘴包不住牙”等,不仅影响颜值,还可能对口腔功能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有多种原因可能会导致下颌后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鲁颖娟介绍: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下颌后缩的情况,那么个体发生下颌后缩的概率较大;其次是先天性疾病,例如先天性下颌发育不全综合征;第三是后续成长中的不良习惯,比如婴儿时期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导致下颌被迫性后缩,青少年时期吮吸手指、咬下嘴唇的习惯;还有耳鼻喉疾病,例如腺样体肥大,引起长期张口呼吸,也可能导致下颌后缩。

两位医生都不约而同提到,在广东,由于地区多雨,空气潮湿,鼻炎在儿童群体里属于高发病,加上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广东儿童尤其要注重下颌正畸问题。“长期难以纠正用嘴呼吸习惯,就容易造成下颌后缩。”

对于下颌极度后缩的人来说,气道可能会变得狭窄,睡觉时可能会出现打鼾现象,出现睡眠呼吸功能障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全身健康,需要引起广东青少年群体重视。

“找回”下颌,“黄金时期”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

发现孩子下颌后缩,如何拯救“下颌线”?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珠江医院等多个医院口腔科,近年前来正畸的儿童逐年增多,3-9岁是常见年龄,正畸治疗人数每年都分别超过百例,寒暑假都是就诊高峰。

10岁的祎祎(化名),下颌后缩比较严重。走进鲁颖娟诊室时,父母也说不清女儿的下巴是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后缩的。鲁颖娟观察之下,排除了遗传、创伤等因素,在生活习惯上查找原因。在她的指导下,父母发现祎祎存在较多不良咬合习惯:不咬硬的食物,睡觉时爱含大拇指,指皮都被咬出了茧子。此外,她还打呼噜。“下颌骨严重向后发育了。”

为此,她为祎祎戴上了辅助下颌前伸再定位咬合的矫治仪器,再配合后期正畸治疗,阻止孩子吮吸拇指入睡的坏习惯。这些矫治手段犹如“土壤”,让祎祎下颌向前生长,改善咬合关系和面部形态。一年后,祎祎的面容发生了让人满意的结果。

“下颌后缩不是新出现的问题,近年来口腔科重点科普该内容,是想传递一个观念:抓紧青少年儿童青春期前的‘黄金时机’进行矫治,能得到最佳效果。”

“掐准”黄金时期,要结合专业医生随访和观察。鲁颖娟指出: “矫治下颌后缩问题,讲究‘顺势而为’。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针对下颌后缩的矫治策略各有侧重。”

她举例,孩童阶段3至6岁,孩子们的颌骨正在快速生长。啃手、张嘴呼吸等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下颌发育异常,使下牙向前推移,下巴相对后缩。因此,家长和口腔医生应重点关注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并采取措施干预。9至12岁儿童陆续步入青春期,颌面部骨骼发育也进入关键时期,此时骨骼具有较大的发育潜力。如果在早期正畸基础上,通过自身的“生长力”助下颌一把,正畸就能有满意的结果。

但错过这个阶段,18岁后就可能需要联合正颌手术等外科手段调整面容。

鲁颖娟强调:“结合患者依从性,生长发育高峰期前,是下颌后缩的‘黄金时机’。家长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存在不良咬合习惯,都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口腔检查,配合专业医生指引,及早为正畸治疗做联合治疗。比如,预先结合耳鼻喉科,处理好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问题,日常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并定期复查。到医生发现孩子出现‘猛长’的特征,就能做出决策,选择合适时机开展正畸治疗。”

“只要找准时机,90%下颌后缩儿童能通过正畸改善颜值。”鲁颖娟表示。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潘芝珍 通讯员 马彦 韩羽柔 刘文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