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指出,要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眼下,安徽各地牢记总书记嘱托,正进一步完善各项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助力粮食生产站稳新台阶。


隆冬时节,在芜湖市新庄村的这片6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田管家”吴晓伟正带领团队,给农田加装8套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装备,利用更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打造“沃土粮田”。


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晓伟

建立的农田传感器和物联网体系,全天候对土壤墒情 虫情 苗情这些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我们运用卫星遥感 图像感知等技术,在线提供种植生产的指导建议,实现了亩均减少投入品10% 粮食增产8%的目标,高标准农田真正地迈向了2.0升级版。


六年前,这群拥有博士头衔的新农人,流转这片易旱易涝的中低产田,一步步尝试建设升级版的高标准农田。在这群科技新农人的不断努力下,现在,围绕农田建立起来的预警发布、作业决策、绿色植保、精准田管等一套智能方案,已经覆盖粮食生产的全过程,不久前,由中科感知牵头制定的安徽首个“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建设规范”标准正式获批发布,将在全省加大推广力度。


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新庄村 党总支书记 查子木

原有的全部用人工方面的,现在通过农田改造,用手机操作。便于机械化耕种,效益还能得到大大的提高,过去的(单产)1400斤 现在应该讲能收成到1600斤左右。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4年以来,安徽调动社会企业、种粮大户、地方政府多方面力量,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达3000元,省财政每年安排管护资金1亿元,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6300万亩,更好地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六大工程有机融合。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 厅长 汪学军

创建单产提升整建制县30个,分区域分作物抓好耕种管收全过程、地种肥药全要素的增产潜力,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有力有效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眼下,安徽把“种业振兴”列为粮食生产重要抓手,打造一批现代化育种平台,全面提升良种覆盖率。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基因编辑室,这段时间,负责人李娟正带领团队利用他们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育种技术,对水稻基因组进行修改调整,从而让种子更多地具备高产、抗病的基因,抢抓基因编辑这一育种新赛道,李娟团队已经坚持了10多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基因编辑团队负责人 李娟

我们团队目前已经开发了基因编辑的工具有30余道,全世界有200多个实验室在运用我们的基因编辑的工具,育种年限(由)8到10年缩短至两到三年,实现水稻50多种主效基因的不同形式的改良,大大满足了农民和市场的需求。


在多项有力政策支持下,刚刚过去的一年,安徽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全省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实现“三增”。其中,全省粮食总产836.9亿斤,位居全国第5位,比上年增加6.7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站稳新台阶。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