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晨,杨靖宇将军来到

濛江县城西南6公里处保安村三道崴子,在一个破地窨子里过了一晚。

在叛徒以及日伪军的包围与进攻之下,自进入正月的半个月以来,杨靖宇将军被困在这山沟中,水米未进,人困马乏,将军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尽管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但在日寇入侵下,东北普通老百姓很难有安生日子,杨靖宇将军望着天边的一轮明月,内心愁肠百结,此刻万家灯火,正是家人的团聚时刻,而他此时却一个人在冰天雪地之中,一顿暖和的饭也吃不上。

可他一个人的牺牲,不正是为了万家灯火的团圆吗?

杨靖宇想到这里,从他的棉大衣中撕出一团棉絮,就这雪吞了下去。

这件棉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仅要充当御寒的功能,还要充当食量补给。

而此时此刻的杨靖宇将军,因为连日来的激战,饥饿与伤势折磨下,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到门外去剥树皮……

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个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10点中,杨靖宇将军听到门外有人说话。

一开门,只见四个农民正准备上山砍柴,为了弄到一些粮食,杨靖宇叫住了他们。

“我已经几天没吃东西,饿得不行了,你们帮我买点东西,再弄套衣服。”

四个农民被杨靖宇的样子吓了一跳,后来听他说话,才知道他是抗联的。

“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会对投降者杀头的。”

杨靖宇尽管虚弱,但他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我是中国人,是不会向外国人投降的。”



令杨靖宇也没有想到的是,

四个农民之中,有一个人是伪军排长赵廷喜,他将杨靖宇的消息出卖,当天下午,日伪就集中了5批200余人的队伍上山,将杨靖宇团团包围。

杨靖宇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老恶河旁边,直至身中数枪壮烈牺牲。

“我虽华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须眉,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今日得以血溅山河,我足已!!”

一群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团团包围起来,先是高呼万岁,然后就是一阵沉默,意外的是,这群人在沉默过后,竟然放声大哭起来。

据日方报纸记载:

“是杨啊,于是所有的讨伐队员都发出了男儿之泣。”

杀害杨靖宇将军的直接凶手,是原抗联战士、叛徒张奚若,此人是机枪手,也是他开枪击中了杨靖宇将军的胸口,也是他与王佐华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放在闸刀上,将头砍了下来。



解放后张奚若逃过一死,一直活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还有吉林报社的记者上门采访,张奚若至死也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并打死杨靖宇将军的事实,成为许多抗联老战士的遗憾。

发现并出卖杨靖宇将军的是伪军排长赵廷喜,赵廷喜1946年被人民解放军活捉后枪毙。

最后叛变的是他警卫排长张秀峰,也是他带走了杨靖宇将军身边的警卫排余部,导致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张秀峰后来也逃过一死,一直活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还有记者采访。

时隔20年后,有人了解到当年叛变的张秀峰未得到法律的惩戒,还在网上发帖愤怒地质问:

“解放后,抗日联军的叛徒张秀峰为什么没有被执行枪毙?!”

尽管以上几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害死杨靖宇将军的凶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比接下来这个人,以上三人只能算是小恶。

此人就是杨靖宇将军生前曾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原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

抗联的前身是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活跃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随着后来的发展,抗联建成了11个军的规模,除了第一至第七军是隶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另外四个军都是统战性质的抗日武装。

其中,抗联成立最早的就是杨靖宇任军长的第一军,

1936年6月,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杨靖宇又兼任了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初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外,第一路军总兵力大约在五六千人左右。



尽管人数很少,但抗联第一军自成立的那天开始,就同数倍于己的日伪军作战。到1936年7月,抗联第一军形成了下辖3个师4000余人的规模。

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光勋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中,第一师师长程斌、第二师师长曹国安,第三师师长王仁斋。

毫无疑问,程斌是抗联发展时期重要的高级将领,可惜也只是曾经是。

程斌1911年出生于吉林伊通县,九一八事变后,程斌在磐石县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并参加了义勇军,这支部队是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以李红光赤卫队的基础上改编而来,是抗联第一军的前身。

1932年11月,杨靖宇省委代表的身份被派往南满,负责联络各县的抗日义勇军,并以在磐石的抗日义勇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支队。

程斌也就是在此时,跟随在杨靖宇身边参加抗战。任南满游击支队第四小队队长。

不可否认的是,程斌在跟随杨靖宇抗日期间,确实做了不少贡献。



据资料记载,程斌文武双全,在抗联深孚众望,指挥过大小战斗几十次,其中最有名的“摩天岭大捷”,歼灭日军今田中队48人。

可让人愤恨的是,在抗联生存困难时期,程斌选择了叛变投敌。

进入1937年后,抗联的生存发展在日伪军的压迫下出现了困难,日军不仅加强了军事上的动作,还强化了“保甲制度”以及“集团部落”,切断了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程斌率领的第一师连续激战不利,获取物资补充也愈发困难。

1937年12月至翌年2月,原抗联第一师军需部长

胡国臣和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安光勋被捕叛变投敌,很干脆的就向敌人交待:

“程斌对母亲很孝顺,可密捕程斌的母亲与哥哥,迫使他投降。”

日军大喜过望,随后派长岛工作班特务沈亚东打探程斌亲属的住址,在成功逮捕程斌的母亲与哥哥程恩后,日寇派随李万荣投降的叛徒韩荣带着程斌的哥哥去劝降程斌。

“你还要不要母亲了。”

程斌内心一下子挣扎犹豫起来。

日军不仅加紧了劝降程斌,还出动了大批的军力,意图迫使程斌屈服。。



1938年6月29日,日军长岛工作班87人、黑崎讨伐游击队80人以及

碱厂警察署增田警尉25人包围了程斌第一师主力。

在敌人面前,程斌丧失立场,主动投降,甚至还劝说一师其余工作人员随他一起投降,

据统计,随程斌一起叛变投降的一师干部战士达115人,还向日军缴械步兵炮一门,轻机枪五挺、自动步枪两支,步枪82支,手枪72支,子弹6000余发。

1938年7月31日,日寇为程斌的叛变举行了盛大的归顺仪式,程斌作为叛徒之首讲话。

“……益感皇恩之可戴,悔前非而归顺”。愿随长岛工作班从事工作,以对付其它“匪团”并誓赎前罪,无再为匪之虞目……”

这一席话也充分暴露了程斌可耻的叛徒嘴脸。

程斌作为一个原抗联高级将领,他是很熟悉抗联战略战术以及后勤补给体系的,特别是熟悉杨靖宇本人。



据原来参加过抗联的老战士回忆:程斌对杨靖宇究竟熟悉到什么程度,那时他率队进山围剿,不需要照面,只要听着枪声,就能知道是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程斌自幼跟随在杨靖宇身边,杨靖宇对他来说也是如兄如父一般的存在,但在日寇面前,他却选择毫不犹豫地出卖。

程斌一出手就抓住了抗联的“死穴”——密营。

日军在强化保甲制度、集团部落以后,杨靖宇为了获得生存补给,特别在深山老林之中创建了密营,密营是抗联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不仅存放着粮食弹药等补给,还充当有收集敌情、宣传抗日的重任。

尽管抗联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密营的生活设施却很完善。

根据史料记载,在红石林区附近周边有30多座密营遗址,其中设立在嵩子湖的是杨靖宇密营。又称司令部密营。

据一些1946年去过的老人回忆:

“密营是用木楞刻成的连体式马架子房,顶盖用桦树皮及木拌子苫盖,戗子内均分东西两铺火炕,皆为“暖戗子”(有炕或地火龙的戗子)。烟囱是用空心木做成的,密营结构十分整齐完整,配备也较为齐全,有宿舍、厨房、仓库、药房、粮仓、枪械所、哨所、杨靖宇居住地等设施。”

抗联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抗战14年,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依赖密营。



可程斌一叛变,马上勾结日伪,将杨靖宇在蒙江县设立的70多座密营连根破坏了。

破坏了抗联的后勤补给基地,杨靖宇的部队处境登时堪忧。

不仅如此,程斌还几次率队深入深山老林之中,围剿抗联,甚至还在阵前喊话,意图瓦解抗联的军心。

以前日伪军与抗联作战,只敢在白天活动,到了晚上就要退出山林休息,抗联也因此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但自程斌叛变后,日伪军对抗联的围剿昼夜不息,加之难以获得物资补充,抗联的战斗力也大大下降。

在程斌追捕下,抗联伤亡巨大,他双手上,沾满了抗联战士的鲜血。

1938年8月,程斌率队围剿抗联,在蒙江那尔轰袭击抗联部队,打死抗联战士3人,磐石县黑石镇打死抗联1人;

1939年春,在桦甸、金川等地围剿抗联部队打死抗联战士11人,搜捕7人,其中两人被程斌打死;

1939年7月,在辉南县五分所打死抗联战士6人;

也正是在他的追捕下,杨靖宇身边的部队越打越少,直至与主力失去了联系,钻进深山老林之中。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

蒙江县三道崴子遭日伪军包围,经激战后壮烈牺牲,程斌竟然恬不知耻地说:

“这一下,我的饭碗没有了。”



杨靖宇牺牲后,程斌命人将他的头割下来。他与他麾下叛徒所组成的大队,参加了日伪在蒙江县举行的“庆功大会”。

据档案记载,未出正月,

日伪就召集宪兵、伪军、叛徒召开了“杨靖宇讨伐座谈会”,尽管双方立场不同,但日寇普遍都认为,杨靖宇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对是叛徒出身的程斌大加讽刺。

座谈会上,记者宫本询问:

“请先谈谈杨靖宇的履历和风貌吧。”

一旁坐着的岸古隆一郎阴阳怪气的对程斌说:

“这方面程君是最了解的,因为早先他是杨司令的臂膀嘛!”



程斌则是低着头说了一句:

“不要闹笑话,对于杨匪我大概知道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程斌杀害杨靖宇后,与大哥程恩一同回家,他的母亲始终拒绝与他见面,他的外婆更是被气倒,一直到临终之前,还特别交待:

“生不用贼养,死不用贼葬。”

也许是担心自己失去了作用,程斌此后更加变本加厉。

1941年8月,程斌大队被调往热河参与日寇扫荡,在驻扎安匠屯一带期间,程斌遵照日寇“归屯并户”的政策,在当地执行“三光”政策,大规模的杀害群众,制造无人区。

1942年,程斌调热河省警察大队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协助日寇与八路军以及抗日部队作战。

1944年9月,日寇日暮穷途之余,想起了程斌等汉奸,于是特意将伪通化省警务厅所辖的各个警察大队全部调往长城一线,负责与八路军作战,并改称“一心讨伐大队”,总部设在河北遵化县城。



事实上,程斌是至死未悟,或者说从他决定背叛杨靖宇开始,就在这条路上永远无法回头了。

1945年8月13日,程斌意外听说了日本战败的消息,立即同亲信

曲焕文、吴太福商量,逮捕并处死了“一心讨伐大队”80多名日本人,控制了这支部队,以观时变。

日寇宣布投降后,八路军第十五军分区杨政委到遵化城中劝降程斌,但程斌那时顾虑自己罪行,决议投靠国民党,于是在谈判中刻意虚与委蛇,并将杨政委扣押,事后杨政委死于狱中。

“一心部队”坚持反动的立场引起了我军愤慨,

1945年9月,冀东八路军在将要前往东北的杨得志、苏振华纵队的协助下,打进了遵化县城,消灭了“一心部队”,但意外的是,程斌后来却不知所踪。

事实上,程斌带着一部分队伍逃出遵化,投靠了国民党,部队改编为东北行辕第三纵队,程斌任副司令,该部被陈明仁收编后,程斌又改任国民党上校副师长。



随着东北全面解放,直至辽沈战役落下帷幕,程斌举家逃亡北平,又被任命为国民党少将高参。

直至1949年1月,北平解放,程斌隐瞒叛变历史,摇身一变成为起义军官。

1949年2月,程斌混入华北野战军后勤部军械处工作。

就这样程斌逍遥了两年多。

1951年春,沈阳(一说是在北平)街头下起了雨,程斌打着伞在街头,路边一个人为避雨躲到了他伞下,程斌仔细看后发现,眼前这个人竟然也是一个抗联的叛徒刘其昌。

刘其昌抗战时期投降了日伪,后来有投靠了国民党军统,此时却不知为何在沈阳出现。

具体详细的过程,各方描述均不相同,

有的说两人都认出了对方,后来分别各自举报,没想到顺藤摸瓜查下来,两个人都是叛徒;也有的说两人各自认出对方后,出于担心暴露,并没有去举报,一直到后来刘其昌被捕后,为了立功脱罪,交待了程斌的情况。



据有限的资料考证,

刘其昌身份也有很多,一说他曾经当过程斌警卫,但也有文章称,刘其昌1935年就投靠了日伪,那时程斌还是抗联师长。

程斌后来叛变,在热河担任警察大队大队长期间,刘其昌也在热河一带,职务相差不多,因此两人有所交集,据说刘其昌后来被捕以后,曾用“密友”来形容两人的关系。而且两人解放后有过交集,刘其昌被捕后,还大致的告诉了办案的公安机关程斌住所的位置。

抗战胜利后,刘其昌投身军统,因为级别太低,国民党当局败退之际,他没有获准离开,而是受命潜伏下来。

可以考证的是,刘其昌是先于程斌被捕,他在狱中交待:

“害死杨靖宇的凶手,在解放军里当官。”



1951年4月28日,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将程斌逮捕归案,经审讯后确认,此人就是叛变的原抗联师长,杀害杨靖宇的凶手程斌。

1951年5月12日,经公审后,程斌被依法判处死刑,并于同日执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