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首次实行军衔制。

首次授衔,评衔标准极为严格,加上盲目听取苏联方面的意见,尽量压低军衔。

导致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

比如军长和师长的编制军衔应该分别授予中将,少将。

而当时在职的66名军长和军政委,其中授中将的只有8人。

73名在职的师长,师政委其中授少将的只有3名。

这个问题到四年后才被掰正过来。

相比于需慢慢改正的问题外,那时眼下,出现了更棘手的麻烦。

上将名单中无陕北代表!



要知道陕北延安,自1935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主力长征起,红军便在此落户13年。

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首次授衔陕北无一人获得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的衔级,不是因为这里没有,而是当时陕西革命创始人中的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在革命中牺牲了。

他们未能等到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是陕北的遗憾,也是国家的遗憾。

毛主席认识到陕西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立马调回已在四川任职副省长的阎红彦,授予其上将军衔。

他为何能受此殊荣呢?



陕甘革命创始人之一

阎红彦原名阎侯雁,1909年出生在陕西安定(今字长)瓦窑堡

幼时曾上半年私塾,家穷而辍学。

1924年,怀着当兵吃粮“的朴素想法入伍。

在当时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部队里当一名勤务兵。

16岁时加入共产党.

1927年,谢子长,李象九等人发起了陕北第一次武装革命暴动——清涧起义

阎红彦在他们二人的指挥下率领一队人马冲进县衙,活捉了李友之。

这次行动在反动军警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

阎红彦因此流亡至山西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31年阎红彦遵从上级指示,来到晋西创建武装革命队伍并开展游击战。

晋西武装部队壮大后,为保存这股力量,阎红彦又接受了组织的新任务——带领这支队伍西渡黄河。

阎红彦一接到任务,便迅速和当地中共党员取得联系。

与清,延等地的党员同志动员群众,日夜赶工造船,做好船夫的思想工作,筹集钱粮,发动同事做军鞋。

西渡黄河成功后,阎红彦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吸取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

甚至大胆的改编了一群200多人的烟商武装队伍。

晋西游击队成了几百号规模的大队伍。



后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吸纳抗击日寇的正义人士。使得抗日同盟军不断扩大。

1932年,抗日同盟军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在带领此部队期间,阎红彦去往中共陕西省委汇报工作,带回了《古田会议决议》

依照这决议书上的内容,开辟了陕甘历史上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由于阎红彦为陕西革命做出的种种贡献,党中央将他与谢子长,刘志丹等人评价为“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始人”。

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思想

陕西根据地广大,可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不高。

很难养活军队这么多人。

毛主席决定东征山西,目标为阎锡山。

任命阎红彦为师长,阻建黄河游击师。



这可以说是阎红彦军旅生涯中值得他自豪的一战了。

有了上一次经验后,东征需要渡黄河时,阎红彦站了出来挑起大梁。再一次使红军顺利过河。

因着此事,毛主席还特意表扬了他,不仅主动承担任务,还完成的又快又好,这一次能顺利渡河,多亏了阎红彦哩!

以沿河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30军。

在东征中,仅指挥600人便歼灭了敌军1000人数。

1936年,中国统一抗日战线,发表停战协定。

红军队撤兵回陕北。

回师之路上,阎红彦率领的后卫部队阻击敌人的尾追,掩护主力部队渡河。

阎红彦的部队完成任务后被敌人分割成三部分包围。

可以说是处在险象环生的状态之下。



好不容易找到9条船,意欲渡河,逃出生天。

不想敌军一到天亮就派出敌机狂轰滥炸。

后又出动步兵靠近我方躲藏位置。

情急之下,宋时轮说:“阎政委,你带着司令部,政治部先撤,我掩护”。

阎红彦说:“你才来,对这个部队还不够熟悉,还是我留下了掩护。”

宋时轮说:“你不放心吗?相信我,我不会把你的队伍弄丢的!”

阎红彦一脸正色道:“这不是我的部队,是党的部队!”

宋时轮只能用命令的语气逼走阎红彦。

阎红彦不得不走。

最后阎红彦指挥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黄河,自己却不肯离去。

宋时轮撤到黄河边时,竟见他一个人站那,快步过去,握着他的手,激动不已的问他怎么还在这。

阎红彦说:“我在等你们!”



1947年,千里挺进大别山。

红军势如破竹,化成一把尖刀插进国民党的胸膛。

蒋介石方寸大乱。

派出大量精锐兵马,准备富足的粮草,准备将大别山里的红军们一举歼灭。

被困的士兵们也都开始怀疑,进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是不是正确的。

当时阎红彦领悟出,刘,邓两位首长进入大别山的目的是为了钳制国名党军队主力,好给其他解放区缓解压力。

于是积极在军中宣传着,他信心满满的样子给了大家希望,他说着“党中央是要我们打到敌人的屁股后面去,把战争引到敌战区,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他的话语启发,鼓舞着千万将士。

1948年,阎红彦带队和兄弟部队一起攻打宿县。



当他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后,回过头发现兄弟部队还陷入敌人的枪弹中,便做通部队士兵的思想,回身支援兄弟部队。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胜利的。损失也没有很严重。

更让阎红彦部队士兵们欣喜的是,这场战役可缴获了不少好东西呢。

抓的俘虏也多。

更让人佩服的是阎红彦的格局,他竟让自己的部下拿出战利品来和兄弟部队一起分享。

凡能成大事者, 必有其过人的才能,绝不是依靠运气。

而阎红彦恰好是一个有勇有谋有思想的人。

能快速领略上级的战略意图,总是积极的义无反顾的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对自己人不离不弃,得人心讲义气。



党史著作这样评价他:“阎红彦转战陕北高原的主要历程,不仅说明他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指挥员,而且是具有清晰头脑的政治领导者。”

率立奇功

1934年,阎红彦再一次接到中央局命令,赶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自上海启程,途经辽宁,吉林,黑龙江,越过千里敌区,闯过好几个封锁线,于同年10月抵达。

后转入莫斯科国际学校学习。

1934年后,红军长征后便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

中共中央驻国际代表团特派阎红彦和刘长胜携带秘电返回祖国。

为完成这项使命,阎红彦挑灯苦读,昼夜不停苦学英语。



把英文字母编排的电报烂熟于心后,乔装改扮,扮成富商,骑着骆驼,从新疆启程,经过伊犁,兰州,宁夏,绥远。

终于,在红军顺利完成长征之时,到达了北平。

12月,阎红彦在瓦窑堡见到了毛主席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

凭借记忆,一字不落的将密电汇报完毕。

1948年5月,刘邓,陈粟和陈赓兵团的三支大军协同作战,并改名为中原野战军。

开始与蒋军进行决战。

5月,陈联锡,阎红彦带领三纵队转战豫西,

利用战役间隙,让士兵们大倒苦水。

讲诉他们在旧社会和反动派的压迫下的艰苦。



另一边开展了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整军运动。

这使得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战员的作战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整军后,我军开始攻打郑州。

刘,邓电令——绝不能让敌人渡过黄河逃跑。

阎红彦领命,仔细勘查地形,分析敌我态势。

制定作战方案,亲自带兵攻城。

歼灭敌人一个纵队。

11月6日,著名的淮河战役开战。

陈联锡和阎红彦各自领兵,于15日功克宿县。

歼灭敌军一个师!

切断了敌军徐州与南京的联系。

使我军对徐州形成包围态势。

战斗二阶段时,阎红彦带领的部队正准备对敌发起进攻。

不想被对方察觉。



敌军像应激的猫一样,对此反应很大,紧急整顿了4个师的兵力,飞机坦克争先恐后的驶入我军区域,打的昏天黑地。

到最后敌军与我军混杂,很难区分敌我。

前线战士的血和破了的水管一样喷洒得遍地都是。

陈锡联和阎红彦上前线查看,回来的时候染了半身都是红色。

浓重的血腥味隔着老远就能闻到。

被飞机坦克轰炸的军区废墟一片,只能挖个洞放指挥所,但离敌军很近,连敌人刺刀都都能看的清清楚楚,阎红彦还和没事人一样,进进出出的。

连陈联锡都忍不住提醒一句:“敌人近在眼前,你也不能当看不见嘛。”

在众人的努力下,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陕北师在革命中的牺牲让人无法忽视,阎红彦的贡献也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1955年的授衔典礼,毛主席亲口承认错:“陕北师的问题是我没处理好,我看阎红彦就是陕北师的代表嘛!”

于是中央紧急调阎红彦将军过来参加授衔仪式。

含冤而亡

阎红彦这样的英雄人物没死在战场上,却被自己冤死。

那时的他白天吃不好,晚上还不能休息。



甚至某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滴水未进。

是后来一个不知名的小女孩送进去一碗荷包蛋,有冤无处伸的他伸出手摸摸孩子的头感慨道:“多好的人民啊。”

阎红彦没活过他们作乱的时期,58岁含冤而离世。

周恩来听闻大惊,沉痛不已。

1978年阎红彦沉冤昭雪。

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为其题词,悼念这位为革命终身奋斗不息的开国大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