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保护与物种延续的议题上,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论文得出了十分逆天的结论。


来自苏黎世大学动物园动物诊所的联合主任马库斯·克劳斯(Marcus Clauss)、卡尔斯鲁厄动物园兽医马可·罗勒(Marco Roller)、哥本哈根动物园兽医马兹·弗罗斯特·贝特尔森(Mads Frost Bertelsen)以及研究员安德鲁·J·亚伯拉罕(Andrew J. Abraham)共同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建议:

动物园应该在动物步入老年之前实施"有计划且人道的安乐死",而不是让它们自然衰老。


这个结论非常残酷,但这些科学教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数据作为支撑:研究显示,北美动物园中137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预计到2050年将减少64%。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动物园普遍采用的避孕措施导致动物繁殖率持续走低。


这种人为干预虽然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动物的荷尔蒙周期被打乱,自然繁殖能力受到损害,甚至连最基本的进化本能都被剥夺。

"我们不希望动物园变成一个老年动物收容所,让兽医们整天忙于临终关怀。"研究者们直言不讳地表示。


长颈鹿为例,在野外它们的寿命通常在10到15年之间,但在动物园中却能活到25到30岁。这种寿命的延长表面上看是一种进步,实则给动物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老年动物需要更频繁的医疗护理,占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重要的物种保护工作。

十年前,哥本哈根动物园曾因安乐死一只名叫马里乌斯的两岁长颈鹿,并将其喂给狮子而引发社会批评,当时,这一决定遭到了全球动物保护者和公众的强烈抗议。


然而十年过去了,动物园的长颈鹿种群不仅老龄化严重,繁殖能力也大幅下降。研究者认为,当年的公众反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它导致了更多动物园在面对类似问题时选择了更为保守的处理方式。

每年有多达7亿游客参观全球各地的动物园,然而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死亡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现代人习惯于将动物园视为一个完美的生态乐园,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动物都应该活到高龄。科学家认为,这种偏离自然规律的期待,反而让动物园失去了其在物种繁衍和生态教育方面的重要功能。

研究者们强调,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灭绝威胁日益加剧,所以保持动物园种群的繁殖活力变得愈发重要。

他们建议采取更接近自然规律的人口管理方式:通过"有计划且人道的安乐死"来维持种群平衡,同时确保动物有机会繁衍后代。


这种方法虽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是维护物种多样性的更好选择“。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管理理念,研究者们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创造更接近自然环境的栖息空间,实施有监督的繁殖计划,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教育,并探索避孕之外的替代方案,如半自由放养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动物福利与物种保护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这些关于动物园管理方式的讨论,实际上触及了更深层的伦理问题:用人类的价值观来定义动物的福祉恰当吗?延长个体寿命真的就等同于提升福利吗?在追求人道的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物种存续这个更为重要的目标?


有计划地对动物实施安乐死,不过分强调个体生命的延续,而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放在前面,认为保护物种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每一个个体都活得足够长,而是确保整个物种能够健康持续地繁衍下去,这确实为动物园的未来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可是一旦真正真的实施这项令人不安的建议,”动物园“这个本就缺乏温情的存在,残存的人性光辉就更少了,到那时候,动物园和批量屠宰的”农场“、”集中营“又有何分别?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animaux/les-zoos-doivent-tuer-leurs-animaux-adultes-plutot-que-les-laisser-vieillir-selon-des-chercheurs-09-01-2025-5E3DK4M4XRHL7HZZC7ZY6VCWAM.php

https://sciencepost.fr/dans-un-article-choc-des-scientifiques-conseillent-dabattre-les-animaux-adultes-des-zoos/

文|Tutti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