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2024年“广东好人”推选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集中评审、网上公示,196名同志荣获2024年“广东好人”称号。
其中,来自南沙区的黄福林、王国梁、唐群辉群体荣获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类“广东好人”,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庆城荣获2024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类“广东好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振川荣获2024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广东好人”。
△从左到右:黄福林、王国梁、唐群辉、陈庆城、孙振川
黄福林、王国梁、唐群辉:
生死关头
争分夺秒接力拦车救人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024年2月22日5时许,一艘集装箱船在行经南沙区洪奇沥水道时,船身撞上沥心沙大桥桥墩,导致桥面断塌。此时,南来北往的车辆逐渐增多,随时可能发生坠桥危险。
当日5时33分,黄福林从沥心沙大桥出岛方向经过发现险情后,立即到桥头万顷沙派出所治安岗亭反映情况。值班辅警和治安员闻讯前往现场,用交通路障封住路面,并在断桥处朝桥对面大声提醒警示。
黄福林将险情告知正准备开拖车过桥的王国梁,两人又及时拦停准备过桥的摩托车司机唐群辉。随后,王国梁将车辆横在三岔路上,阻止后续车辆过桥,摩托车司机唐群辉也在桥头拦截多辆欲过桥车辆,避免悲剧发生。
“拦车英雄”黄福林、王国梁、唐群辉在断桥前争分夺秒接力拦车救人,将平凡善举、凡人微光,汇聚成集体守望相助的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激起的爱心传递、善意循环,让所有了解他们事迹的人,心生感动。
他们争分夺秒接力拦车救人的事迹,曾被媒体广泛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见义勇为的他们被网友们称为“平凡英雄”。在网络上,网友纷纷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佩。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
黄福林等人
也是有口皆碑的热心人
黄福林是万顷沙镇同兴村村民,也是该村第五生产队的队长,还兼任万顷沙镇的河涌巡河员,协助村镇做好水利巡查工作。“广州好人”、南沙区万顷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退休职工黄淦棠介绍,在巡查工作中,黄福林细心负责、安全意识强,工作广受认可。
在左邻右舍和同事们眼中,王国梁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工作上兢兢业业,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安全意识强,总能出色完成公司的运输任务。
黄福林、王国梁、唐群辉群体还曾登上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荣获2024年广州市见义勇为奖。
陈庆城:潜心钻研
“国宝级”焊工
练就高超技艺
船舶建造就像搭积木
一块块坚硬的钢板
经过技术工人的巧手搭建
变成一艘艘
航行于浩瀚海洋的大船巨舰
1996年,陈庆城入职广船国际,从此与船舶焊接结下了不解之缘。焊接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初学电焊时,由于操作不熟练,陈庆城常常与高达1700℃的电焊火焰近距离接触,导致皮肤瞬间被烫伤。每当夜晚休息时,他都会发现手上、脚上,甚至肚子上都留下了火烧伤的痕迹,有时衣物甚至与皮肤粘连在一起,轻轻一扯便痛彻心扉。
对于种种磨炼,陈庆城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自己:“挺下来。”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到被誉为“国宝级”焊工,陈庆城用了28年的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陈庆城严格要求自己,锲而不舍苦练基本功,最终练就了船舶狭窄空间环境的“镜子反射法焊接”和“听声辨成型法”的独门绝技。
陈庆城曾参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新型航母综合补给船、10万吨级半潜船“新光华”轮等“大国重器”的建造,也参与了虎门大桥及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陈庆城坚持把每一个困扰船舶建造生产的难题转化为技术攻关的课题,已在《焊接技术》《电焊机》《金属加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系统阐述和介绍了各典型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他的这些理论成果不仅为焊接行业贡献了宝贵的经验,更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在工作之余,陈庆城亲自指导新员工,手把手地教授他们握焊枪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心得倾囊相授。
近年来,陈庆城已先后培养出127名高级工、117名技师、4名高级技师,其中还有多个徒弟在国家技能大赛中屡获冠军。
参加工作28年来,陈庆城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在焊接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潜心研究技术,以精益求精的匠心解决造船焊接技术难题100余项,技改创新成果78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7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焊接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望未来,陈庆城自信满满:“我将以实际行动,为大湾区建设、为国防和海洋事业发展、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孙振川:攻艰克难
把手中的“施工图”
转化为“实景画”
他,科研攻关28载
为我国地下空间的创新发展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坚守使命与担当
带出了一支
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曾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
多项荣誉
他,就是中铁隧道局
副总工程师孙振川
2005年,筹划十年的我国首座大断面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开建,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地质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世界罕见。通过激烈竞争,孙振川成为这项集技术性、风险性、挑战性于一身的重大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在翔安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孙振川带领技术团队,通过技术优化、创新,构建了跨江越海隧道成套设计施工理论与方法等关键技术体系,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为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湘江营盘路穿江隧道、厦门第二西通道等9座总长50.9千米的跨江越海隧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节约投资15.6亿元。
2009年,孙振川就任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和科研创新工作。引大济湟TBM脱困、兰渝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段施工、天津地铁安全穿越瓷房子、北京地铁盾构卵石层施工等……七年任期内,孙振川先后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平均每年获得各层级科技进步奖8项至10项,有力推动了公司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盾构TBM技术优势的发展,并保持行业内领先地位。
荣誉不是终点
科研没有止境
2017年,孙振川调任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开始将目光投向科技最前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他牵头组建了“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云平台开发及应用”科研团队,研制了集智能监控、数据分析、协同管理及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让盾构TBM与信息技术“牵手”。
盾构机的神经中枢就是部署在盾构上的上千个传感器,如何把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采集上来?如何对提取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数据进行解析、清洗、去噪、编码?这些“拦路虎”一一摆在了盾构TBM大数据平台研发面前。最终孙振川下定决心,要编制统一的数据字典,制定数据采集标准,为将来大数据分析挖掘提供了基础。
在采集终端选型设计上,孙振川也高度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不打扰现场施工,团队安排在晚上12点后进行采集设备上线测试,他和研发人员一起加班进行夜间采集设备上线测试,连续三天熬夜苦战,确保采集设备功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孙振川的指导下,实验室创新团队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被称为“黑匣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掘进机采集终端。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接入300多台盾构,构筑起了行业内接入掘进机的最大平台,有力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为大数据平台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有耕耘就有收获
有奋斗就能出彩
作为新时代中国地下空间创新发展的驱动者,孙振川表示,自己将扛起推动地下空间创新发展的责任和担当,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小南带你看
新歌上线!“福安果”带着祝福和福利来啦→
开门红!比亚迪汽车运输船在南沙交付
文字:何倩蓥
通讯员:区文明办
图片:资料图、通讯员供图
编辑:武姣姣
校对:张瑨欣
二审:胡霞霞
终审:李立志、李夏同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