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老宅坐东朝西一进商铺,今已不见。二进即二门堂五间,三进为敞厅五间。二进为六架梁,檐高3.2米,脊高5.5米,总面积约115平方米。三进为七架梁,檐高、脊高与二进相近,总面积约180平方米。二进门前有一对长方体白色石雕门墩,刻有麒麟、梅花鹿、老树、梅花等图案,寓意着主人富裕长寿。门上嵌入长方形砖雕,左右对称的卍字形雕刻缀于顶边,中间为同盆连枝花草清供美图。此门背面顶部雕有蝙蝠连理枝图案。两厅内各有木柱,落地处为软磉、青石磉,中柱为驼梁童柱,屋顶为黑砖,梁上有简洁的木雕。两进之间,还有一座天井(庭院),即过道。过道两边厢房,尚有一间留存。其建筑风格,或多或少反映了汤氏老宅为明代建筑。
石庄有一条古街,古街边有一处老宅——汤庚故居,俗称汤氏老宅。
石庄汤氏,颇有历史。翻阅《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六·仰溪公传》可知,石庄汤氏始祖汤魁,字仰溪,生于浙江武义名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浙省,汤魁北上,卜居石庄竹岭。他好施舍,以长厚闻名乡里。
在始祖汤魁影响下,乐善好施成为石庄汤家家风。《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九·行善志》记载,汤氏勤俭起家,即便家族兴盛一时,也只是中产家庭(此应为谦语)。尽管如此,汤家代代有人热心公益,救济灾民。汤世杰出资铺就北街石道;乾隆四十四年,汤锡重建坍塌的北王庄石桥;嘉庆二十五年,汤茂椿捐钱六千四百,汤应中、汤廷璜各捐钱二千四百,汤洵直、汤洵彦(汤庚父亲)各捐三千二百,汤百骏、汤德全各捐六千四百,修建石庄同善堂水龙;道光七年,汤珍等族人又出资修建石庄凤鸣桥;同治十一年,竹岭文社于石庄东街关帝庙文昌宫内兴办学校,汤炳晖、汤增鑅各捐钱一万、一万两千。
确凿捐款数据的记载,无不说明汤氏一族富甲石庄。富裕的汤家南三房族人,还于明末修筑了这座汤氏老宅。
此居主人汤庚,字芷衡,别字笙白,善诗工医,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于民国元年(1912)。他幼承家学,可惜15岁才立志举子业,25岁过县试。38岁时,晚清名臣、进士黄体芳(1832—1899)主考史论,汤庚成绩名列前茅。次年,他补增广生,两年后再补廪膳生。日后,他被县知事聘为董保甲,服务乡梓约十年。晚年,他还领导竹岭文社多载。(见《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六·清宪先生传》)。
对于石庄汤家人来说,这座汤氏老宅可谓养生福地。汤庚的祖父为汤东易,是一位雅士。《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七·克宽》记述,汤克宽字东易,国学生,屡试南北闱未中,善琴,生于乾隆十二年,卒于嘉庆十七年。《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六·东易公、宏度公兄弟传》又记,张太孺人问其志向,汤东易答曰:“儿冀博一第,慰先人九泉。苟得消闲琴书,终吾天年足矣,富贵不敢望云。”他不是信口说来,而是心中希冀。传记又记,汤东易日坐斗室,研读经史,足不出户。
汤卿云是汤庚的父亲。《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七·洵彦》记述,汤洵彦,字卿云,生于嘉庆九年,卒于同治九年。
《如皋县石庄汤氏族谱·卷六·卿云公传》记述他的养老生涯:每当午睡初足,茶一瓯,香一炷,散步家园,随意读古书数篇,亦或抚花竹,亲鱼鸟,欣然终日。竟不知老之将至。
引言尤短,意味深长,再现汤氏老宅的美妙:有花竹,有鱼鸟,主人读书闻香,怡然自得之状,跃然传中。
汤庚秉承家传,亦好饮茶。他于古宅中,清夜独坐;于茶香中,闭目冥思。他还打趣地作有《闲居偶赋》:“一庭花竹,无客亦评茶,有钱便食肉。往来谈笑适心怀,行住坐卧无拘束。”诗人的悠闲神态、老人的清闲心态,都在这所老宅中得以恣意舒张。
近日,作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汤氏老宅正在被进一步修缮。待到里外修理完毕、重新开放,想必会引来热爱文史、盼望长寿的各地游客。
文:彭魏
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