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生实事,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实施的一系列具体项目和举措。

2024年,娄底以办好省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急难愁盼问题,书写出一份走实走心的民生幸福答卷。

截至目前,全市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37项全部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整体进度排名全省二类地区前列。在加强普惠性服务方面,教育入学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可在“一网通办”和“湘易办”高效办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已实现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就医购药、工会福利、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在加强基础性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在加强兜底性保障方面,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24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25户,20065名新生儿接受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1805名听力、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90745人;6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开工改造建设城镇老旧小区173个、保障性租赁住房2064套;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6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080公里;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508件;特殊困难群体补贴救助标准连年提升。

同时,娄底高质量完成10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9412例;建成就业帮扶车间451个;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1095人;扎实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359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688人次;新建社会公共充电桩696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万亩;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7座;完成243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3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

为了落实重点实事,娄底紧扣民生可感行动“四向发力”,创新举措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可督可评。

着力“可感”,把“有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娄底在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主动延伸民生实事办理链条,紧盯基层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和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等方式,主动加压增办充电桩等10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和老年养护院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等44件县市区定重点民生实事,涵盖10余个行业领域,投资达50余亿元,并用好用活“民生实事码上通”,生动立体展示实事办理全过程,让群众能直观了解项目详细信息和最新进度,将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变成大家天天增好感的“暖心实事”。


助力“可及”,从“政府配餐”变成“群众点餐”。娄底对改造类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行“点菜+下单”模式,充分注重居民需要和意见。根据群众需求清单调整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清单,做到问需精细化;建成全省首家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商城,让受益群众可体验可挑选改造物品,做到供给精准化;创新性将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相结合,着力打造“高科技+居家+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新模式,做到服务精心化。

聚力“可督”,让“双向调度”转成“合力而为”。娄底在原“专班+部门”双向调度基础上,将民生可感行动列入2024年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范围,成立市级领导任组长的重点民生保障督导组,构建“市委督、政府调、群众评、人大政协全程监督”的重点民生实事大督导格局。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未达序时进度项目,市长在市高质量发展指挥部会议上按月专题调度,持续跟踪问效,助力民生实事项目加速推进。构建实事项目“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通过“一图一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清单、进度、闭环、综合管理,通过“定人、定事、定责”方式建立清单式督办台账,做到限时整改到位,跟踪督办消号,形成“督导-落实-再督导-再落实”的监督链条和管理闭环。

致力“可评”,将“单点单面”绘成“立体全景”。娄底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民生实事宣传矩阵,通过数字实事和“民生实事记录”“娄小实带你一起看实事”“身边实事随手拍”等栏目节目,实现民生实事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网络、进公共交通场所等,让惠民政策、民生故事等点亮“千窗万屏”、走进“千家万户”。建立重点民生实事监督专家库,邀请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监督检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真正实现全项目全过程全覆盖评价。

娄底推进民生实事工作亮点凸显,广大群众从一个个民生实事案例中感受到浓浓幸福。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路网持续延伸,管养加快升级,运输服务优化,村村通客车。从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到“最好的风景不是在终点,而是在路上”,生态文明样板路、资源产业旅游路、美丽公路、通组公路……延伸到农村每一个角落。娄星区农村公路实现“畅、安、绿、美、优、融”的华丽蜕变,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广大农村引人气、聚财气,有力支撑“三农”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打通特色农产品运出去的“最后一公里”,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高度。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城乡,打造“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性岗位”等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为辖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等服务,满足其便捷、舒适、优惠的就餐需求,缓解老年生活孤独感。娄底社区老年助餐点用心服务“一老”,绘就幸福“夕阳红”,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707户,为1.08万余名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224个,惠及4.5万余名老年人,覆盖1.3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家住涟源市石马山镇荷花社区76岁的梁女士因心肌梗塞住院做了2次手术,老伴患有边瘫,儿子患有严重精神残疾,一日三餐成难题。老年食堂开办以来,她享受到了送餐上门的服务和4元一餐的餐食标准,就餐问题得到解决。

——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娄星区为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照护问题,引进“一呼百应”安全监护系统;冷水江市因地制宜探索“模块化”改造,满足残疾人就近就便沐浴、如厕需求;新化县实施民生可感“六千工程”,常态化结对帮扶困难重度残疾人……娄底各级残联围绕“个性化”目标,采取“一看二问三查四论五定”工作方法,共为5606户残疾人家庭开展“一户一方案”改造帮扶,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把家庭无障碍改造做成“友好友善”民生工程。

——解决零工就业服务方面。娄底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优化零工就业服务,提升对接精准度。娄星区零工市场成功对接企业330家、累计搜集岗位1304个,各类零工市场根据零工流动性大等特点,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并创新运用直播带岗、视频宣传、线上点单、线下确认等方式,吸引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个人关注零工市场。娄底经开区零工市场摸排登记零工花名册,根据人员工作类型建立装卸搬运、家政服务和物流司机信息库,成功推介就业385人次。截至目前,全市零工市场已累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23场次,服务用工主体268家,观看者达22.45万人次。

全市人社部门创新模式,引导零工市场提供免费招聘服务。娄星区零工市场巧妙融合“夜间经济”与“人才经济”,创新开展“娄星人才聚夜市,就业服务不打烊”系列活动,打造“招聘夜市”平台;涟源市零工市场明确每月18日为固定举办“赶集式”招聘日,针对重点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妇女、退役士兵、残疾人等,举办个性化、专业化专场招聘活动;双峰县零工市场结合实际开展“零工市场户外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收集零工求职信息100多条,有效提高零工市场知晓度与影响力。


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汇聚在一起,凝成了群众心头的“暖心大事”。

2025年,娄底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一如既往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扎实办好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继续抓好10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5万例以上;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2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941套;建成各类规范化零工市场6家;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户;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22个;实施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62户;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4座;完成205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在学校等人员密集重点部位建设硬质隔离设施108个,真正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急难愁盼抓在手上,努力把重点民生实事办成顺民意、贴民情、解民忧的“民心工程”,让更多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通讯员 邹晶晶 张应群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维涛 罗江)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