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答题。只有在全球坐标中才能建设教育强国,只有在全球合作中才能建成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具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未来十年,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十年。教育外事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构体系、建机制、搭平台、推项目,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我国教育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坚持元首外交引领,双多边联动,统筹推进政府对话、校际合作和青少年交流,开创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互利共赢新局面。中美教育交流见行见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期间宣布的“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重大倡议(即“5年5万”倡议),实施“美国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oung Envoys Scholarship,YES项目),目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规模已超过1.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现“开门红”。在美成功举办第二届中美顶尖大学“10+10”校长论坛和中美职业教育政策对话,探索中美教育交流新机制。中欧教育合作走深走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法期间宣布的“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重大倡议(即“3年1万,欧洲翻番”倡议),先后举办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站启动仪式,谱写中欧青少年交流互鉴新篇章。中意两国元首共同会见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首届中法教育发展论坛、中国-欧盟长城研讨会、中欧理工类大学校长座谈会、中英高校圆桌会等陆续举办,搭建丰富多元的合作平台。举办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签署部际合作备忘录及支持中俄高校开展基础科学领域合作的意向协议,深化中俄教育领域务实合作。与东盟、中亚教育合作先行先试。以东盟、中亚为先行区,重点支持我国相关地区发挥优势特色,加强与东盟、中亚教育开放合作。落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举办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先后推动与东盟设立职业教育联合会、数字教育联盟,实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中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中文进入中亚五国国民教育体系取得新突破,我国与中亚五国学历学位互认实现全覆盖。与全球南方教育合作同向同行。举办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服务主场外交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活动之一。培育中非教育合作新增长点,设立“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落实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成果,建立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实施“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拓展与拉美及南太岛国教育合作,推动在巴西建设首个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中巴“科技小院”,支持双方高校互设研究中心。目前,我国已同183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6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4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办学,有19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华求学,85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超过2亿人。

我国教育的贡献度越来越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与共建国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我国高校、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海外办学,专业领域从中文、中医药等传统领域向交通运输、材料科学等应用科学技术领域拓展,首家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技术大学于2024年迎来首届学生。“鲁班工坊”在共建国家设立30余个,累计招收学历生近万人,非学历生3万多人次,实施职业培训超过3.1万人次。推广“小而美”民生项目。我国高校在马拉维设立旨在改进玉米种植技术的“中非科技小院”,在中非共和国、乍得和赞比亚开展菌草、高粱等作物种植及本地鸡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在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盐碱地治理与农业利用等科技示范园,为当地民众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温饱、摆脱贫困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开展教师培训国际合作。通过“授人以渔”促进共建国家教育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

我国教育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持续深化与国际组织合作,利用多边机制平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多边舞台发声。积极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华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统筹推进与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教育合作,主动讲好教育发展的中国故事。数字教育赋能。在英举办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全球高等教育进入“智慧教育元年”的概念,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4)》。连续两年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上线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发布数字教育上海倡议。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共数字学习门户”项目全球牵头国家之一。职业教育共享。高质量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推出“会、盟、奖、赛、展、刊”六大职业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促进世界职业教育互学互鉴、共商共享。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全球教育合作版图和教育合作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2025年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对教育强国使命的认识和把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有力应对百年变局,敏锐把握科技新局,统筹坚定不移“引进来”和从容不迫“走出去”,奋发有为构建全球教育科技人才合作新图谱,完善国(境)内外高效协作新机制,开创全球人才培养集聚新模式,开辟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新空间,拓展全球教育治理发展新路径,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持续奋斗。(作者 杨丹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1期)

作者:杨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