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和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掰手腕”的印度,如今正为能源伤脑筋。一来,印度国内缺乏足够数量的发电站来保障日益高涨的用电需求。二来,印度需要高度稳定的焦煤供应源,确保自己不会在能源问题上被“卡脖子”。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印度作出了一个让外界难以理解的决定,那就是寻求与蒙古的合作。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9号发布的消息,有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印度近期将和蒙古国在地质勘探领域签署新协议,同时印度政府正在规划一条从蒙古—俄罗斯—印度的铜和焦煤供应路线。

消息人士强调,目前初步计划是从俄罗斯的海参崴作为起始点,虽然走中国路线可以节省更多时间,但印度更倾向于俄罗斯路线。理论上,拥有丰富的铜、焦煤储量的蒙古国,与铜、焦煤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印度,本该是“天生一对”,但印度却偏偏选择最费力不讨好的方式,甚至不惜绕远路来避开中国。



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该国的南部地区,而中蒙两国本就有成熟的铁路线路,走“中国路线”可以将运输效率最大化。倘若真按照印度所想,为确保能源生命线不被卡脖子而选择走“俄罗斯路线”,而且是将起点设定在海参崴,这意味着印度要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兜一个大圈子。或许印度可以保住自己的能源生命线免遭凭空想象的“中国威胁”,但由此带来的运输成本飙升,最终还是会反映在制造业成本上,无谓地消耗印度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摆在眼前,印度却还是一意孤行,说明对方真正的目的从来就不是“防范卡脖子”,而是以此作为借口来争取谈判筹码,谈判对象也不是蒙古国,而是在全球煤炭市场扮演主要玩家的澳大利亚。去年12月20号,澳大利亚工业、科学与资源部发布一份报告,称未来两年全球焦煤贸易量将继续维持在每年11亿吨的水平,而亚洲将进口9.5亿吨左右。



报告强调,可再生能源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焦煤市场的需求也出现了激增,同时还伴随着供应不稳定。报告中特别列举印度,称印度的电力需求将在未来超过国内生产增长,这意味着印度将是未来十年煤炭消费和进口增长的少数大型市场之一。

不难看出,这份报告的内容虽然集中在“需求”上,但字里行间都在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涨价”。长期依赖进口能源的印度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于是就用“中国威胁”作为挡箭牌,用“印蒙合作”作为与澳大利亚进行谈判的筹码。但是站在博弈的角度去看,印度这番套路能否奏效,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且不说“将蒙古的煤借道俄罗斯运至印度”的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仅凭“焦煤是印度刚需”这一条,就足以让澳大利亚在能源市场掀起一场针对印度的风浪。因此,印度与其浪费时间搞这些不切实际的盘外招,不如去思考如何填补自己在基建领域的历史欠账,而不是整天想着给别国设置“杀猪盘”陷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