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张学良被委任为“西北剿总”副司令,率东北军在陕甘一带“剿共”。但一向强悍的东北军,遇到红军却屡战屡败。

10月25日上午,榆林桥战斗开始,东北军619团按照命令固守在榆林桥镇,红25军兵分东西两路发起进攻,时至下午,战斗就来到尾声,榆林桥全部守敌被全部歼灭,619团团长高福源负伤被俘。

高福源是张学良十分信任的部下之一,年轻气盛的他即便被俘也是一脸的不服气。他本以为自己很快就会被红军处决了,没想到,红军不仅给他治好了枪伤,还派人和他谈话。一段时间后,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正一点点放下对红军的偏见。



伤口愈合后,高福源就在瓦窑堡参加了东北军军官学习班。在这里,他读到了共产党和红军抗日救国纲领材料,他这才意识到,红军才是一支真正为中国人民寻出路的好队伍。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个月,高福源受到了李克农的接见。

一见面,还未等李克农说话,高福源就激动地说道:“经过这些天的学习,我衷心地佩服红军,尤其是红军的抗日主张,我想不仅是我,所有东北军都会产生共鸣的。”高福源还主动提出,他愿意回到东北军区说服张学良与红军联合抗日,希望红军同意放他回去。



李克农将高福源的想法上报给了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恩来经过深思熟虑,马上批准了他的建议,并建议他回去后线做通东北军的工作,再逐步去做张学良工作。高福源点头称好。

就这样,高福源背负着统一抗战的使命回到了东北军。他首先找到了正被围困在甘泉城的东北军的营长周祖尧,用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周祖尧一开始还有点犹豫,但高福源一再剖析利害,才终于打动了他。几天后,周祖尧派出代表与红军和谈,红军主动撤围,停止敌对行动。



经过此事,高福源对争取张学良联共抗日充满了信心。

之后,高福源又给正驻洛川的好友佟道写信,阐明了红军愿协助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意愿,让佟道引荐他与67军军长王以哲见面。

巧合的是,当时王以哲也正奉张学良的命令试图与红军取得联系,高福源的到来简直适逢其时。

接下来的事情水到渠成,通过高福源从中传递消息,1936年1月到3月李克农和张学良进行了两次秘密会谈;4月,周恩来和张学良又进行了会谈。

可以说,高福源是促成西安事变的功臣,可这位功臣却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了。



1936年12月,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东北军群龙无首,少壮派和元老派矛盾激化,最终酿成了惨痛的“二二事件”,王以哲被少壮派一些激进分子杀害。

高福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让蒋介石趁机瓦解东北军,他不顾自身安危,亲赴前线向105师师长刘多荃说明情况。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刘多荃早就记恨张学良对他的重用,遂命二团团长葛富春痛下杀手。

因葛富春是自己的部下,所以高福源面对杀机一点儿准备也没有。1937年2月4日,高福源被秘密杀害于西安,年仅35岁。



高福源有一子,名叫高本堂,他非常清楚地记得父亲被害后的场景。

那年,高本堂只有几岁,家人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标题为“通共分子高福源被正法”的文章,他才知道父亲出事了。母亲许芝瑶当即泣不成声,第二天便带着全家人启程奔赴西安。

但当他们来到西安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一座岗哨林立的大楼前,许芝瑶恳求了半天也不让他们进去。不久,楼里出来一个副官模样的人,站在台阶上恶狠狠地说道:“此乃军事重地,不准你们大吵大闹,否则不客气。”又说:“你们是叛徒家属,要放明白点。”



当时全家人都不知道高福源究竟是怎么死的,但由于人微言轻,许芝瑶根本不敢深究,只能匆匆找了一副棺材准备将丈夫埋葬。

高福源的遗体已经被放到了一个残破不堪的旧庙中,见到丈夫冰凉的遗体,许芝瑶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崩溃大哭,任人如何劝说也不管用。

这次高福源原来的副官马绍周来到了破庙,他告诉许芝瑶当务之急要尽快将遗体埋葬,并尽快离开西安,因为仍旧有许多人想要对高福源遗体不利。



许芝瑶听后终于不再哭泣,在丈夫弟弟高福洪的帮助下,他们将棺材抬在了西安东城墙外的一个城垛附近。在离城墙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一米左右的深坑,草草将高福源的遗体安葬了。

为了便于日后寻找,高福洪还用脚测量了坟与城垛的距离。第二天,高洪福就带着嫂子全家回到了北平。

高福源的遇难令周恩来十分痛心,得知其家中还有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子,周恩来多次派人打听他们的下落,但一直没有消息。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也一直牵挂着此事。



另一边,为生活和战乱所迫,许芝瑶带着儿子和高福洪辗转河南、河南,流落到四川,后又回到东北。

建国后,由于高福源的事情只有少数人熟知,再加上他也从未和家人说过自己与西安事变的事情,所以儿子高本堂和妻子许芝瑶也从来不知他是西安事变的功臣。多年来,高本堂和母亲一直戴着“反属”的帽子生活,受尽了别人的白眼。

1964年,许芝瑶病故,临终前她告诉儿子:“你父亲是好人,他是爱国的,他的照片只剩下穿便服的这一张,就不要烧了吧。”

高本堂此时还不知道,留下这张照片将是他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1980年,高本堂正用手推车送货回到工地上,领导就将他叫到了办公室。来自沈阳市政协的王建华告诉他,邓颖超、吕正操等首长一直在寻找他们,这时高本堂才知父亲是西安事变的功臣。

1982年,高本堂受邀参加“西安事变四十五周年座谈会”,他拿着父亲唯一的照片参加了会议。就在会谈结束后,他从三叔高福洪那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父亲高福源的遗骨找到了。

原来,高福洪虽然记得兄长当初埋在了西安城墙下,但由于时过境迁,当初的城垛已经被拆,具体位置他也无法确认。调查队连续找了好几天都没能找到,就在高福洪灰心的时候,一个钻孔发现了木屑,深挖下去果然发现了棺材。



至于如何确定下来棺材里就是高福源的遗骨呢?高福洪针对几点特征进行了对比:这具遗骨一米八十多;棺材内没有陪葬物;里面捡到的扣子是铜的,正是东北军当时军服上的,如果是百姓的话应该是布疙瘩;牙齿是三十多岁人的牙齿,而高福源遇害时35岁。

但唯有一点高福洪没能对得上,就是他记得当时只埋了一米多深,但挖的时候却有两米,疑惑的他还去请教了地质学家。没想到,地质学家听后就笑了,对他说:“西安多风沙,从三七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城郊地面普遍增高一米。”

高福洪听后恍然大悟,至此西安功臣高福源的遗骨终于找到,此时距离他牺牲已经过了40多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