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的那天,亲家母拖着两个鼓鼓囊囊的行李袋进了我家。她一边拍掉身上的雪花,一边笑着说:“哎哟,大嫂,这北京的暖气就是好啊,比我们那边强多了,屋里头一进来就跟春天一样!”

她话里带着寒暄,可我心里却咯噔了一下。

亲家母这次来,是提前打了电话通知的。她在电话里说:“嫂子,冬天太冷了,我们那儿的房子可没有暖气,我想着到你们家住几天,顺便看看小外孙,也给你搭把手,您一个人也怪累的。”



她话说得挺好听,我也没多想,毕竟她是我儿媳妇的亲妈,过来住几天也无可厚非。

可亲家母来了没两天,我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这短短的十天时间,彻底颠覆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亲家母来的第一天,家里还算和和气气。她一进门就抱着孙子不撒手,满脸堆笑地说:“哎哟,这孩子俊得很!这鼻子、这嘴,跟我女儿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听着话,心里不是滋味。孙子哪里像她女儿了?那双大眼睛分明是随了我儿子,可我也不好计较,陪着笑了两句。

当天晚上,我把家里最好的客卧收拾出来,特意换上新床单、新被罩,又拿了电暖器放进去,怕她住不惯。

可亲家母却皱着眉头说:“这床有点硬啊,我年纪大了,腰不好,睡不了。”



我愣了愣,只好又去找了个软垫子铺上。

她倒是满意了,还笑眯眯地说:“嫂子,您真是细心。”可那语气里,总透着点理所当然的味道。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床,就听见厨房里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过去一看,亲家母正站在灶台前,指挥儿媳妇做早餐:“油别放太多,你看你婆婆做饭哪次不是油汪汪的,看着就不健康。”

我脸色一僵,忍着没吭声。儿媳妇回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妈,您要不歇着吧,让我来就行。”



亲家母却摆摆手:“不不不,我得教你们怎么吃得健康,这一大家子,不注意可不行。”

她说得理直气壮,让我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从那天起,亲家母就像家里的主人一样,什么事都要插一脚。她指挥儿媳妇换掉了家里的调料,说我用的盐太咸;她嫌冰箱里的菜不够新鲜,非要大冷天让我陪她去早市买菜;甚至连孩子穿多少衣服也要管。

有天中午,亲家母看着孙子,皱着眉头对我说:“嫂子,这孩子衣服穿得太少了吧?小孩体弱,冻着了可怎么办?”



我笑着回她:“医生说了,孩子穿多了容易出汗感冒,我都是按医生的建议来的。”

她却摇摇头:“医生懂什么?我们乡下的老人都说,孩子就得多捂着点,长大了才不容易生病。”

说着,她转头就让儿媳妇给孩子加了一件棉衣。

我心里窝着火,可又不好发作,只能忍着。可亲家母不光管孙子,还开始对我儿子和儿媳妇的生活指手画脚。



她当着我的面对儿媳妇说:“闺女啊,你得多攒点钱,别什么都听你婆婆的。日子是你们小两口的,钱可得花在刀刃上。”她这话说得隐晦,可我听得清清楚楚。

每个月我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7000块补贴给儿子一家,帮着贴补家用,这事儿亲家母不是不知道。可她这话,分明是嫌我拿钱花得不明不白。

那天晚上,我实在忍不住了,偷偷把儿子叫到书房,问他:“你亲家母打算在家住多久?”

儿子有点为难:“妈,她就这性格,说话直,您别往心里去。”

我冷笑了一声:“她这话不是直,是拐着弯儿在挑拨我们母子关系!我每月拿7000块给你们家用,她嫌我管得多,你说我还能说什么?”

儿子低着头没吭声,半晌才说:“妈,要不您别拿钱补贴了,自己留着过日子吧。”

这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又气又难过,忍不住回了一句:“好啊,我也确实不该操这个心了。”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亲家母接下来的一句话。

那天晚上,她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对儿媳妇说:“闺女啊,你婆婆收入多少?每个月能给你们7000,是不是手里还有不少钱?你得多问问,试探一下,多要点,她一个老太婆能花多少?你现在不要,吃亏的是你。”

她这话,像一把刀一下扎进了我的胸口。我辛辛苦苦拿钱贴补他们这个家,结果却换来这样的评价?

第二天一早,我把儿子叫到客厅,郑重地对他说:“小杨,从下个月开始,我不拿钱补贴你们了。这些年,我也掏了不少,你们小两口过日子也不容易,钱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儿子愣住了:“妈,您别生气,我丈母娘说话没分寸,我回头劝劝她。”

我摆摆手:“你不用劝了,我想通了。你们的日子你们自己过,我也老了,想回老家清净清净。”

儿子还想劝我,我却不再多说。当天,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回到老家后,我每天养花种菜,和老姐妹们一起去公园散步,过得自在又舒心。偶尔孙子的视频通话里,我还能看到小家伙软软糯糯地喊我“奶奶”,心里也觉得满足。

儿子后来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想让我回去。我只淡淡地说:“妈在老家挺好的。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别操我的心了。”

有时候,人老了,学会放手,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全。这个家,我付出了够多,现在,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