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一个事件或者案件发生之后,大家的注意力会出现明显的分野。

如果是凶杀,则倾向于去深挖凶手背后的根源。

如果是普通纠纷,则倾向于一边倒地谴责“凶蛮”的一方而对问题的根源不那么在意。

显然,案件的严重程度与大众的关注点之间存在某种逻辑联系。

可能是觉得“不惜杀人”的凶手彻底绝望了,是什么东西把他给逼成了这样?——“你深刻我们也要深刻”

而普通纠纷里无论打人、骂人还是砸车,似乎更像是临时起意而非预谋犯罪,顶多算是情绪上头,那大家帮忙骂他就行了。——“你浅薄那我们也浅薄”

这只是我的观察,不一定对。

我的倾向是,无论一件事大还是小,洞察根源都是更理性、更有利于防微杜渐的方式。

根源即本质,看清楚本质,才知道如何应对它而不是操纵或迎合所谓的“民意”——而一窝蜂地痛骂某个人,有人不想骂那就连这人也一起骂……这就是“民意”,也是乌合之众天生的武器,更是所谓“多数人的暴政”。

与君共勉,下面言归正传。

弹性是肺的基础特性,弹性即呼吸。

一旦失去了呼吸,患者只能活脱脱地给憋死。——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

1.死于非升即走

2021年6月7日,上海,复旦大学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时年39岁的姜文华刺死了时年49岁的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

持刀刺切王的颈部及躯干部等处数十刀,致王当场死亡。

根据警方通报“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

2024年2月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姜文华故意杀人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姜文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姜文华限制减刑。

姜文华,上海人,200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后留学美国,2009年在美国取得统计学博士,并在当地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后任教于苏州大学五年,2016年9月,姜文华进入复旦大学任教职。合同,三年一签。2019年合同期满,学校认定姜文华考核不合格,经其本人申请,决定续签一年;2020年期满还是不合格,经其申请,再续签一年;2021年,还是不合格。

事不过三,这意味着姜文华必须离开复旦大学了。

但他还能去哪里呢?

无路可走的姜文华提着刀闯入了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的办公室。

案件背后直指高校青年教职人员的“活路”。

这条活路与四个字息息相关——非升即走。

王书记之死,根源也正在于这四个字。

2.痛恨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并不是官方术语,而是民间对于高校青年教职人员工作路径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从姜文华案件中能够淋漓尽致地看到这条路径:

合同三年一签,届满若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某些条件,则不予续签。

什么条件呢?

通常有两类,一是学术成果,二是职称评定。

学术成果好理解,也是客观的硬性标准,通常就是在某个级别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者承担不同等级学术项目取得了公认的科研成果(大多数成果也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得以确认)。

而职称评定,就进入了中国人最熟悉的主观范畴了。一个青年教师,能否获得职称比如副教授,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学术水平。比如你发了不少学术论文,却并不直接意味着你可以拿到副教授的头衔。

这就是高校年轻教职人员对于“非升即走”如此痛恨的根源。

因为你的头衔,掌握在某些人的手里,而不是触发条款之后自动获得。

读者朋友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3.理解非升即走

问题并不在于“非升即走”本身,而在于它是一种中国式的非升即走。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这样评论姜文华案:

姜文华从苏州转到复旦是向上走,复旦给他的合约应该是tenure track的,即是走向有机会获取终身雇用合约之途。从我知道的美国的制度看,这一关的重要性难以夸张,因为如果拿不到终身合约,一定要离校。

非升即走事实上并非中国的发明,而是从美国引进的制度。

区别在于签订合约之前的动作。

在美国,一名青年教职人员进入某所高校,能够及时获得承诺。一切都在发生之前就说好了。

而在中国,签订合约更像是商业领域的“对赌”。

为什么会这样?

一言蔽之,我们的社会太卷了。

卷到无孔不入,就连博士毕业生人数都是世界第一。

却并没有足够与之匹配的“坑位”。

那么,“非升即走”就变味了,不再是激励与鞭策,而是包藏祸心的KPI。

“非升即走”是需要的,它是对于科研人员参与竞争的机制。

中国式的“非升即走”是需要反思的,它的条件过于苛刻,它的目的很可疑。

学术研究,在某些角度与艺术颇有相似之处。

就是它的突破往往也诞生于偶发的灵感,当然前提一定是扎实的基本功。

但如果用KPI这种东西来“对赌”学术成果,无异于一厢情愿的灾难。

也可能,这就是某些高校非升即走的本来目的,他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学术突破,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教师”,是那个坚如磐石的事业编制。

终于在2025年,传出消息有些事业编制要改成员额制了。

啥叫员额制呢?员额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人员进行定额管理的一种制度。通俗来说,就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素质,确定一个组织应该拥有的人员编制数额,并实行定岗定员制度。员额制最早应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并逐渐扩展到各类事业单位中。这一制度是国家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大部分事业单位改为合同聘用制,员额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模式。

事业编一定会逐步退出某些领域的,不知道这样的变革对大家是好还是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