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孙文丽 李庆都
1月11日,德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两会期间,乡村振兴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为乡村振兴献言建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多个方面,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
在产业振兴方面,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
德州市政协常委、德百集团总经理郭群在《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让“夏津古桑”发“新芽”的建议》中,从“土特产”出发,建议德州市出台奖励措施,大力推动“桑三宝”这一“土特产”,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将夏津古桑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扎根“土”资源,加强桑种质保护,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栽培标准化水平;突出“特”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利用电商平台扩大知名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延伸“产”链条,制定政策筹集资金,扶持桑黄初加工、精深加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最大桑黄加工业基地,并德州扒鸡、乐陵小枣、禹城功能糖、夏津桑黄、德州黑驴几大产业抱团发展,共推“德州新五宝”品牌联合推广,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展览展销、峰会论坛、招商推介、旅游观光、文化艺术等多措并举,打造过硬品牌。
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天元集团总经理助理、天工装饰公司总经理赵志龙带来了提案《解决农产品流通堵点提升乡村经济活力的提案》。“德州作为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但目前德州市农产品流通存在冷链物流基础薄弱、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乡村经济活力。”为此,我赵志龙建议:一是加强冷链物流,如在重点农业区建冷链物流中心,扶持冷链企业,推广共享冷链模式;二是推动品牌化,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深加工,组织品牌推广活动;三是拓展销售渠道,支持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电商平台,升级批发市场,鼓励城乡消费对接;四是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动产销对接,加强金融支持。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为德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农副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和民生,是提升农业附加值、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永盛斋扒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儒子表示,德州市作为全国知名的传统农业大市,其农副产品加工业一直以来是全市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德州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延链拓链和抓大培强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模式的不断变化,德州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堵点。为此,可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小而散”到“大而强”跨越;实施行业品牌强塑计划,打造德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强势品牌;多方合力整合优势资源,助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民革德州市总支部在集体提案《关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的提案》中建议,要着力改善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加快涉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高涉农职业教育覆盖率,建立科学的常态化涉农职业教育机制,推动涉农职业教育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发力。积极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养和加快改善数字技能禀赋,不断增加对数字化涉农职业教育服务的认知程度和扩大应用范围。加快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数字技能鸿沟,创新文化素养培育和数字技能培训机制,拓展涉农职业教育实效,形成政府、产业行业协会、农村社区、职业培训机构等多方数字技能提升共治格局,形成合力进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对现代化涉农职业教育产品的认知和应用程度,线上和线下同步推进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提升工程,从而提升涉农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协调性。
2025年1月12日,德州市第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2024年,德州市乡村振兴深化拓展。"吨半粮"创建再获佳绩,核心区130万亩平均亩产1579.6公斤,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总产达157.6亿斤、增长0.8%,实现"二十一连丰"。耕地面积连续四年净增加,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9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列全省优秀。食品名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增中谷淀粉糖、康瑞食用菌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发达面业、禹王生态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粮粮谷、安格斯肉牛等项目加快建设,"德州味"品牌授权企业131家。乡村建设有力推进,加快40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新增省级和美乡村31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31公里,改造供水管网4100公里。
2025年,德州市将加力提效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吨半粮"创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吨半粮"扩面提质,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新增耕地4万亩。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100家,改造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100个。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以食品名市建设为引领,发挥食品创新产业园等园区集聚作用,支持安井食品、皇家小虎等做优做强,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食品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持续放大"德州味"品牌效应,支持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夏津桑黄、德州黑驴、武城辣椒等"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加快发展生猪、奶牛、肉鸭、肉鸽等特色养殖业,改造提升标准化养殖场200家。加快蔬菜、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发展,新建改造日光温室大棚2200个以上。强化片区示范引领。统筹推进中心镇、特色镇、区域合作重点镇建设,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用足用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成政策,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一镇一园"建设,加快小城镇宜居兴业富民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供水管网4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473户,健全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完成12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制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村美宜居满目景,产业兴旺民富足,筑梦沃野绘新图。通过此次两会的深入讨论和积极献言建策,乡村振兴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未来,德州市将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