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1月9日,湖南文艺出版社文学的20个春天(2006—2025)——湖南文艺出版社“原创之春”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活动在京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20年推出作品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文学创作方向的展望与探索,它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拂在中国文学的原野上,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照片。
“原创之春”作为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重点品牌活动,自2006年首次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年,推出了逾70部重点原创作品。这些作品书写和记录了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风貌,不仅获得了各类奖项的认可:《机器》《命运》《长津湖》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机器》《娘》《扶贫志》获中国出版政府(含提名)奖,《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马》获鲁迅文学奖,《月光紧追不舍》《逐梦:湘西扶贫纪事》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家山》《戴花》《北爱》《亲爱的人们》《深蓝》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浪漫沧桑》《彩瓷帆影》入围年度“中国好书”等等。涌现出《青瓷》《蓝色天堂》《大清相国》等畅销精品,很多作品走出国门,出版了多个语种的版本,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评论家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一文学盛事。作家杨少衡、马金莲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故事和关于原创文学的想法。
作家马金莲分享道,在创作《亲爱的人们》过程中,她跟进采访了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搬迁并通过重新阅读乡土文学经典作品,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对长篇的架构把握能力。作家杨少衡回顾了从2006年“原创之春”活动至今,从《海峡之痛》到《深蓝》,他20年间共计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了五本长篇小说,在芙蓉杂志社发表了四个中篇、两个短篇,参加了三次“原创之春”发布会。
评论家张莉关注到当下飞速发展的AI科技,她在发言里提及在AI时代原创更为重要。AI的帮助可以写工作总结、写论文、搜集研究资料,但是AI不能完成的是最重要的属于人的创造性的部分,AI可以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是AI写的永远不会是深具创新能力的作品,因为AI是进行数据的搜集,是把前人已经写过的内容再进行整合而已。
作家梁晓声认为,类似这样的文学活动在世界上几乎都是现象级的。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著书人,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原创之春”的活动现场上谈读书、出版和创作计划,还是很幸运的。
活动现场,湖南文艺出版社举办了一场致敬仪式,向这20年来在“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上发布过作品的作家,以及参与过活动的评论家致敬,授予60余位作家“2006-2025原创之春·致敬作家”荣誉称号,授予近30位评论家“2006-2025原创之春·致敬评论家”荣誉称号。作家梁晓声、杨少衡、马金莲,评论家白烨、贺绍俊、梁鸿鹰、张莉作为代表到场领奖。
湖南文艺出版社也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了未来的出版计划,以“2025原创之春”的名义与作家刘庆邦、范小青、葛水平、关仁山、梁鸿鹰、老藤、次仁罗布、何常在等作家签约。
刘庆邦介绍了自己即将出版的新书《挂在墙上的弦子》,收录了八个短篇,一个中篇,是适合阅读的小开本,同时他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创作中短篇小说,并要在《芙蓉》杂志上发表。范小青说,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靠的就是创造、创新,也就是原创,文学及文学的精神和进步同样如此,她即将出版的作品是聚焦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转型发展的《远山近城》。葛水平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计划,她即将创作一部关于梁思成、林徽因在山西考古的作品。何常在将出版第一部科幻小说《循环世界》,这部作品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反思了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的帮助和控制。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主编陈新文表示,湖南文艺出版社抓住原创出版的新机遇,在去年提出五年内凝聚1000名实力作家、出版100部精品图书、争取10部作品获得重大社会效益转化的“千百十计划”。将继续充分利用旗下拥有四十多年历史品牌的《芙蓉》杂志,构建更加紧密更加优质的书刊互动平台,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宣传载体上全面发力。在抓好内容、出好作品基础上,除一如既往举办好“原创之春”活动,除做好最基本的新书发布、分享和研讨,还将重点参与“岳麓书会”,打造“芙蓉文学双年榜”等宣传作家作品的宣发矩阵,真正达到“出好作品、宣传好作品、转化好作品”的目的,让编辑有成,让作家放心,让读者满意。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