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让沙俄损失惨重。当时沙俄的黑海舰队全军覆没,同时损失了50多万大军,甚至连老沙皇尼古拉一世都驾崩了。

这场战败,导致沙俄一蹶不振,在短期内根本无法组织起另外一场大战。但偏偏在2年后,沙俄就能逼着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2年后又逼着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就问你绝不绝?

难道沙俄的恢复能力真的有那么强?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能抹平克里米亚战争之败带来的伤害?其实沙俄玩的就是信息差。



穆拉维约夫手里,不过1千人马

早在1847年穆拉维约夫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时候,他就盯上了黑龙江流域。因为彼得一世时期,曾经留下遗嘱,他告诫后世俄国人,黑龙江是他们俄国人率先发现的,只是在雅克萨之战中,被清朝人强行抢走了。所以如果未来条件允许,一定要把黑龙江夺回来。

后世历代俄国人,全都接受着这样的教育,自然都想着夺取黑龙江。但是一方面清朝和沙俄已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约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另一方面,清朝在康雍乾时期,的确不太好惹,看看准噶尔汗国的下场就知道了。

一直到了1840年以后,英国打败了清朝,打开了清朝的国门。这让俄国人也是眼前一亮,似乎拿走黑龙江的机会终于来了。至于边界条约?俄国人的宗旨是:敌强我弱时严格遵守,敌弱我强时,边界条约就是废纸。

所以即便不少人表示反对,穆拉维约夫依旧选择派遣大量探险队,翻越外兴安岭,进入外东北地区勘探地形。

恰好清朝为了保护关外的龙脉,禁止关内百姓到关外开垦荒地,所以外东北人口非常少。为此,俄国探险队从1847年到1858年这11年时间里,在外东北已经建立了不少据点。

所以1858年的时候,穆拉维约夫才会理直气壮地跑到瑷珲城,找奕山进行谈判。在穆拉维约夫看来,他们已经实质占领外东北了。

但实际上,穆拉维约夫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手里满打满算只有不到1000人马。在这场大战过后,沙俄损失惨重,不可能有条件为穆拉维约夫增兵。所以穆拉维约夫所谓的占领,也就是每个据点有几个到十几个俄军。这种占领聊胜于无,形式大于实质。



沙俄根本没条件在东方发起一场大战

沙俄综合国力很强,因为90%以上的人口都是农奴,炮灰非常多。但是沙俄的精锐部队,其实并不多。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一口气损失了50多万军队,其中大部分都是俄国精锐。

因为这是一场事关生死的大战,一旦输了,沙俄极有可能亡国,所以沙俄把老本全都掏了出来。所以这场大战过后,沙俄的精锐损失过半,很难再组织一场类似的大战。

一战之前,沙俄常备军也不过只有140万人。所以说,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数量根本达不到100万人。损失大半兵力的沙俄,还得依靠剩余的兵马防备外敌入侵以及稳定内部。所以从哪儿抽调兵力到东方和清朝进行一场大战呢?

再说了,就算沙俄有这方面实力,这么多人马,该怎么运送到东方?那时候可没有铁路,靠两条腿走的话,几十万大军,根本无法穿越西伯利亚抵达东方,因为这一路过去,后勤是很难跟上的。

由此可见,沙俄在1858年到1860年,根本不具备和清朝进行一场大战的条件。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纯粹是靠威胁和忽悠,才逼得清朝割让大片土地给沙俄的。



信息差让沙俄白捡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所使用的招数,无非就是狐假虎威。因为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败给了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被英法联军击败。所以清朝对欧洲国家,充满了忌惮。

沙俄本身也是一个欧洲国家,所以他们凭借欧洲人的那张脸,首先就让清朝官员们望而生畏了。

清廷官员那时候啥也不懂,以为欧洲列强个个都跟英法一样强悍,沙俄也不点破这一点,狐假虎威,以欧洲列强的身份,开始大放厥词。

比如说签订《瑷珲条约》时,穆拉维约夫就让人在黑龙江对岸,朝着瑷珲城的方向,放了一晚上的炮,最终导致奕山吓破了胆,草草与之签约。

等到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之前,俄国人又玩起了信息差。那时候沙俄代表以调停国的身份,去视察大沽口炮台。结果他们视察完以后,居然把这里的布防图,全部交给了英法联军,这使得英法联军迅速攻占了大沽口炮台,并且拿下了天津。



原本英法和清廷已经谈妥了,并且签订了《天津条约》,结果沙俄这边觉得,如果不加把火的话,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恐怕清廷是不会给的。

所以沙俄又开始怂恿英法攻入京城,他们告诉英法联军,只有攻入京城以后,清廷才能答应你们提出的所有要求。

等到清廷被迫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后,沙俄这边居然也要求与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清廷那边不理解了,英法是参战方,他们打赢了要签约可以理解,你沙俄作为调停国,签订什么条约?

沙俄可不管这些,他们不仅要签约,而且所要的东西,远胜英法。为了防止英法闹事,沙俄甚至威胁清廷,必须要秘密签约,也就是当时不公开条约内容。

好家伙,利用信息差,沙俄在这次签约过程中,得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之地,简直赚麻了。



尝到甜头后,沙俄可没少玩信息差

可以说,沙俄入侵东方,很少直接使用武力的。因为山高路远,天寒地冻,在火车尚未通车之前,把几十万人运过来,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真正使用武力,已经到了1900年,沙俄出兵17万入侵东北的时候了。那时候铁路已经修到了贝加尔湖畔,沙俄完全可以把大军通过火车运到远东来了。

但是在此之前,沙俄只能凭借信息差,进一步入侵东方。比如说,第一次入侵西北的时候,沙俄在中亚已经够吃力了,根本无法在西北与清军再打一场,只能小规模摩擦一下。因此,沙俄故技重施,以十分强硬的谈判态度,迫使清廷与之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走了44万平方公里的外西北。

1878年,沙俄刚和奥斯曼土耳其打完,虽然打赢了,但依旧元气大伤。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打算武力收复伊犁,沙俄根本扛不住。

但沙俄依旧还是凭借强硬的态度,外加卑劣的手段,先逼着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后又与曾纪泽签订《伊犁条约》,又割走了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说,沙俄在东方的侵略策略,从来不是打仗,而是利用自身欧洲列强的身份,以十分强硬的态度,利用信息差,大肆入侵东方的土地。这一招他们用了几十年,几乎屡试不爽,直到东方也有了睁眼看世界的一批人后,他们这一招才不好使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