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大家可能会奇怪,电动汽车行业正在高速发展,怎么就被杀死了呢?实际上,虽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在30年前,电动汽车确实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尝试。

在上海汽车博物馆一楼的展区,我们就能见到那次尝试留下来的作品,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EV1。今天,就带大家走进EV1的故事,了解它的诞生和消亡。


通用EV1,上海汽车博物馆馆藏

背景与开发历程

20世纪参数图片)90年代初,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污染,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出台了零排放汽车(ZEV)政策,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未来几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零排放车辆。

作为回应,通用汽车在1990年的洛杉矶车展上展示了Impact概念车,这款车是EV1的前身。Impact概念车因其独特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纯电驱动技术引起了极大关注。随后,通用决定投入资源,将这款车从概念阶段推进到量产阶段。

1994 年,通用汽车启动了“PrEView”计划,该计划将向志愿者提供了50辆手工打造的Impact 电动汽车,并将他们的反馈记录在案。

1996年,EV1正式面世,成为世界上第一款由主流汽车制造商生产并投入市场的现代化电动车。


EV1算得上是现代电动车的鼻祖

EV1的设计与技术特点

EV1是一款双座轿跑车,其设计和技术在当时具有开创性。

EV1具有流线型的外观,风阻系数仅为0.19。这一设计不仅使其成为当时最具空气动力学效率的量产车,也确实能够提升续航表现。

EV1使用了铝合金和复合材料,以减轻车身重量。这种设计理念在电动车中尤为重要,因为较轻的车重可以减少能耗。


EV1的技术是跨时代的

动力方面,EV1搭载了一台交流感应电机,最大功率为137马力。车辆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80英里/小时(约129公里/小时),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城市驾驶的需求。

第一代EV1采用了铅酸电池,续航里程为60英里(约97公里)。1999年,第二代EV1升级为镍氢电池,续航里程可提升至160英里(约157公里)。虽然电池技术仍有局限性,但在当时已是显著进步。

EV1的市场表现

身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EV1的上市伴随着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专门的网站,并出现在史泰龙电影《白昼》的首映式上。

EV1的没有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而是采用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城市提供,租赁价格从每月399美元到549美元不等,最初的承租人包括不少各界名人。


EV1采用租赁制

EV1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实用户,许多人对EV1的静音驾驶和环保特性十分满意。电视剧《星际迷航》的摄影师马文·拉什甚至自掏腰包2万美元为EV1制作了四条非官方的广告。

停产与争议

然而,EV1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续航里程有限,不能满足长途驾驶的需求,充电网络尚未完善,限制了EV1的使用范围。


正在充电的EV1

最重要的是,在几年时间里,只有1117辆EV1生产下线并投入使用,每辆EV1的成本非常高。通用为这个项目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回报寥寥无几。

2003年,通用汽车决定终止EV1项目,召回所有EV1并销毁,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些EV1用户对通用的做法提出了强烈反对,为了能够继续使用EV1,甚至愿意自行承担车辆的维护和维修费用。

通用拒绝了这个提议,2003年11月,通用汽车开始回收EV1。2004 年8月底,所有租出去的EV1都被收回。大部分EV1被拆解报废,只有大约40辆被捐赠给博物馆和教育机构,上海汽车博物馆中这辆,就是其中一辆。


摆满报废EV1的汽车坟场

2006年,一部纪录片《谁杀死了电动车》上映,讲述了整个故事。


《谁杀死了电动汽车》

EV1的历史意义

尽管EV1并没有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但它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深远。

EV1的消亡激发了特斯拉汽车的诞生。对通用汽车销毁EV1的决定感到震惊,Martin Eberhard和Marc Tarpenning于2003年7月成立了特斯拉汽车。

半年后,埃隆·马斯克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担任董事长一职。马斯克曾在2017年提到:由于汽车行业巨头正在扼杀他们的电动汽车项目,创建一家新的电动汽车公司存在机会,即使它很可能会失败。


马斯克正在体验第一辆特斯拉测试车

然而,马斯克的特斯拉取得了成功,身为先驱者的通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却又将希望扼杀在摇篮之中,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直到最近几年,通用汽车才又跟上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推出了Ultium纯电平台,积极布局不同细分市场,目标在2035年前实现全面电动化。只不过,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通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可以说,EV1是现代电动车的先驱,它证明了电动车的可行性,并为未来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启发。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创新往往需要勇气,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每一次失败都可能成为未来成功的基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