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培青

滚烫醇鲜的一大勺羊汤,浇入放有羊肉和羊杂的白瓷大碗里,先放好的翠绿色香菜段和鲜红辣椒也随着这热汤的浇入,和羊肉一起翻滚开来,顿时,整碗全羊的色、香、鲜味都被这羊汤的炽热激发出来,食欲立马就起来了,待不及汤肉温凉,迫不及待地就“吸溜吸溜”撮上几口,立时感到浑身舒泰,上下通畅,胃肠满足。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莒县全羊汤。

全羊汤在莒县有悠久的历史,规模最大的是每年的阴历六月初六“吃伏羊”食俗,因莒地民间有六月初六敬天敬地敬山神祈求平安的习俗,更有“伏天一碗伏羊汤,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故这天几乎家家户户宰羊。据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朝,是否确切不知,但我从小就知道喝全羊汤这件事。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大集上,卖羊汤的在市集当街边用砖石垒起一个炉灶,支起一口八仞大锅,天一亮,喷香的羊肉就煮好了,满满一锅热汤在灶下木柴旺火的烧炙中翻滚着,热气腾腾,羊肉的香膻味很快就飘满半个集市,陆陆续续来了赶集的人,三三两两开始聚拢,五天一次的农村盛大集市宴会就要开场了。


卖羊汤的一般两个人,大师傅操刀切肉,另一个帮手负责烧火和给食客盛汤,一句“您端好,别烫着”的大声吆喝完结,客人就小心翼翼地端走自己那碗肉、汤、料搭配好的全羊汤,到旁边石桌上开始享受美食了。所谓石桌其实是用长条石板临时垫起来的,一个几米长,好几条,能同时坐几十个人,每个桌子上放有一碗大盐粒子,咸淡自调,人多时座位不够用,除了坐着的,还有蹲着的,半站着的,几十个人一起露天呼呼啦啦喝羊汤的场面在当时也算壮观,只是此情此景有几分乡野的粗犷气。那个时候生活水平差,每个人的黑瓷大碗里了了几片肉,大多数人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煎饼,蘸着羊汤吃,羊汤随意喝。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也绝对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一顿美餐,我那时曾体验过、享受过,记忆犹新。

后来参加工作到了县城,有好多家开全羊汤馆的商家,我经常自己或邀约三两同事去喝全羊汤,喝羊汤我觉得应该算是一种快餐吧,一人一大碗,半个小时左右饭饱汤足,很是满足,却丝毫没有仪式感不够的那种快餐感。

那时候,县城最有名气的全羊汤馆,是在青年路南首边的一家,生意非常红火。大概是肉好,搭配全,羊肠、羊肚、羊肝、羊血等等都能搭配到,汤又煮得鲜稠,口感好,同时增加了自助的辣菜条、拌白菜、韭花酱等小咸菜作为佐料的缘故,故吃客络绎不绝,应接不暇。同时,还供给香喷喷的莒县大饼,这也是当地名吃之一。

民以食为天,唯美食不可辜负,有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全羊汤垫底,底气自然就会足,浑身就有力气,干啥都有精气神,这碗全羊汤好着呢。

一碗莒县全羊汤,温暖这个世界。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任职于莒县教体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