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曹英瀚
古逸清雄——刘从明书法品读暨新作集分享会发言整理
古拙渊放,能得天真之趣
郑训佐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原副主席
从明的这个主题展很有意义。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我的印象中,有关济南诗文的大型个人书法展,还是第一次见到,因此,这个展览对宣传济南,了解诗文中的济南,乃至人文世界当中的济南,有一定的意义,何况诗文一旦经过书法家的书写,便实现了第二次表达,也是第二次创造,因此,参观这个展览是一种双重的美的享受。
刘从明作品
一个人即使在济南生活了几十年,甚至生于斯老于斯,也不一定对济南在文学世界中是如何表达的有详尽的了解,比如我本人虽从事文学研究,但对济南的历史却比较生疏,因此,虽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也只是对流行广泛的有关济南的那些诗词略知一二。由此看来,这场有关济南诗文的主题书展便有了特殊的意义。人们经常引用石涛的话:笔墨当随时代。当然,石涛的话有其特殊背景,他是指时代语境与笔墨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甚至是每况愈下的那种因果关系。但是我们现在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这样的意思:笔墨应当与时俱进。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用笔墨去表现这个时代,同时也可以将它作为一个载体去展示这个时代。无疑,“有心长作济南人——刘从明书历代咏济南诗文书法展”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
刘从明作品
就书法本体而言,我对从明近10年来书法创作的情况略有了解,我之前曾这样评述过他的作品:“古拙渊放,能得天真之趣。能契古,故与流行书风有别;能出古,故笔端无陈腐之气。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即此之谓也。”刚才匆匆浏览了两部作品集,感觉这次展览是多层面的展示、极丰富的呈现,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就历史元素的跨度而言,从先秦一直到明清,乃至近代、民国,作者都有所关注,并且落实到具体的笔墨上。就书体而言,篆、隶、楷、行草都有所涉及,创作时又能由一个中心放射开来,然后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艺术语言。再如书体,最关注的是行草,而在行草中对黄庭坚情有独钟,这样就有了焦点,有了凝聚力,艺术语言显得很丰厚。
刘从明作品
从明的艺术轨迹呈现这样一个三部曲,一开始是“入”,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也就是我比较关注的那段时间,比较重视“出”,即自身艺术语言的表达,而后又向古典回归。这个使我想起古人常说的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其中涉及到创造性的转化,也就是传统在我们笔下如何实现现代背景下的个性表达这一命题。
刘从明作品
从明正处在人生的盛年,我相信再过10年20年,当他进入到中老年书家这个行列,经验、境界肯定大为不同。
这是我看了书展以后一点粗浅的想法,并借此与明老弟和在座的诸位同道探讨。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艺术家简介
刘从明
全国70后书家,临沂郯城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现就职于济南市文联文艺创作研究院,任副院长。
书法作品曾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全国全军重要书法展并获奖,曾获得2004年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提名奖,总政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远太杯”全军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及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二等奖,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双年展佳作奖,第二届湖南书坛十佳新人奖,第六届山东青年书法展二等奖等。有多篇评论文章在《解放军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媒体刊发。曾策划举办“二安诗词”——全国书法名家精品邀请展,“致敬军旗”——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