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生于1246年,在元代书坛,他与赵孟頫双峰并峙,并称 “元初三大家”,二人携手开启了元代回归传统的古典主义书法浪潮,与赵孟頫并列“元初三大家”,是元代书法领域的翘楚。

他的书法风格深受后世推崇,尤其是在草书方面,其作品兼具韵律感与艺术气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堪称草书的宗师之一。


此作《古长城吟》就是他为数不多的存世之作,此作创作于元贞二年春三月十又四日,书写地点为“虎林困学斋”。

这幅作品以唐代诗人王翰的《古长城吟》为蓝本,诗中所描绘的古代长城遗址,借古人之诗抒发对国家、历史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鲜于枢选择这首诗作为创作材料,显然是受到诗中边塞豪情与历史沧桑的感动。


此作开篇描绘长安少年贪图虚荣、向往执金吾的威风,映射出社会的浮躁,为后文铺垫。旋即画风一转,少年奔赴边疆抗击胡人,“胡沙猎猎”“汉虏相逢”刻画出战争的残酷与混沌,深夜鼙鼓、单于夜战更是渲染紧张胶着。

战争中,壮士们舍生忘死、挥戈杀敌,尽显英勇无畏,可战后长城边“多白骨”,与凯旋场景形成惨烈反差,揭示战争的无情。借耆老之口引出秦始皇修长城,让当下战难与历史徭役之苦相连,凸显百姓苦难。


黄昏塞北的凄凉、鬼哭啾啾,是民生凋敝的哀号。末尾批判秦王筑城失策致王朝覆灭,强调民心关乎政权兴衰,全诗叙事精巧、情感递进,引人沉思历史与人民命运。

此笔画圆润饱满,笔锋雄健且富有弹性,笔画的粗细变化和轻重缓急展现了强烈的节奏感。特别是在“长”“城”等字的书写中,笔锋通过中锋贯穿始终,使得每一笔都流畅自然,线条充满力度与韧性。

墨法的运用更是富有层次感,浓墨处的笔画饱满厚重,犹如大山般雄浑;而淡墨处则清新雅致,带着几分沉静之气。


虽然是草书,整体布局却呈现出一种规整的秩序感。字距和行距的安排都恰到好处,使得作品看起来既有整体的和谐统一,又不失个性与生动。字形略呈右上取势,既宽广宏大又富有纵深感,字与字之间紧密呼应,形成了流动感。


与怀素的《自叙帖》相比,《古长城吟》在笔法、结构和气势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中锋回腕为基调,使得笔画充满了饱满与力度,并展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然而,鲜于枢的草书在张扬中更加稳重,笔画中的力量感和柔韧感并存,整体风格相较于怀素的狂放,更加沉稳和内敛。

怀素的《自叙帖》气势狂放,线条奔放自如,充满生命力,而鲜于枢的《古长城吟》则呈现出一种宽广的气势,情感表达较为深沉,不张扬,但同样充满力量。


从结构上看,怀素的《自叙帖》字形变化极大,极具个性,而鲜于枢的《古长城吟》虽然字形变化丰富,但整体上更为规整,结体稳健。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