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石头得什么?

河北省新乐市东王镇西王村,兄弟俩正在租的地里打理,拔草,清理石子。

“忙啥哩?”

“那不是——”弟弟指着地上戳着的石头,“种石头!”

表弟兄两个,加上两妯娌,4个人“神神秘秘”在地里刨坑、种石头。

更奇的是,新乐“种石头的”还不少,有的人“种石头”已经几十年。别人家的地里,一簇簇立着麦苗和玉米,或种山药红薯,或种中药材防风、药用鸡冠花。而他们却“种石头”。

村里人不解,我听说后也不信。只听闻,哥哥姓曹,弟弟姓马,都是农民,开着大车跑运输。弟兄俩不在的时候,两妯娌在地里忙,像伺候庄稼一样,也浇水,也去枝打杈。地里齐刷刷“长”着五六十厘米高的石头,几个月后,石头上长出鹅黄、嫩绿,这些“庄稼”像爬山虎般,趴在石头一侧。

不解,变成了神秘。

终于,我在新乐市的盆景展会上看到了弟兄俩,他们的“庄稼”挪进盆里展出了。“种的石头”长成了,名字叫“盆景”,贵的可卖上千元。

有外地人到地边,直接把石头拉走了。眼尖的人看见,石头上长着一棵七扭八拐的小树,石头是太行石,树叫小叶榔榆,石头上的“庄稼”是实实在在的。

我进了弟兄二人的家。两位农民白天跑大车,晚上回到自己小院里,在石头上用刀子刻槽,打理“石头”,下的功夫一点儿不比种地少。

为什么想起来“种石头”?源于他们爱石头,喜欢盆景,在天南海北跑运输的过程中发现了商机。弟弟最先倡议,哥哥响应。

老人们一开始反对:“好好的地种什么石头?”弟弟也不多解释:“你们就相信儿子,我们什么时候瞎胡闹过?”有一首歌里讲,“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儿子给父母一唱,老人乐了,同意了。

3亩地,“种”上了石头。

新乐是县级市,别看地方不大,但是有盆景协会,是农民自发成立的,还办了两届盆景大会。正是转盆景大会的时候,哥俩受到启发:“咱们农民实现小康了,下一步肯定是精神生活。”

听了年近八旬的李老爷子讲“种石头”的门道,转了本地人在自家农家院里弄的盆景园,平时只知道种地的农民,看到石头上长着麦苗、小树,第一次发现田间地头也能长出艺术。弟弟看完展览就睡不着了,寻思干点儿什么,和哥哥一商量,意见一致。

石头从哪里找?

他们整天跑运输,去了不少地儿,最后选准了河北易县太行石中的千层石和天龙石。小苗是从山东买的。他们白天跑车,晚上在家里给石头开槽,购来的小树苗当作“种子”。石头与树一同“种”进地里,也像庄稼一样管理。只是,取舍很关键,要有“型”,那“型”就是艺术。“石头庄稼”长得慢,一年修剪三四次,3年才能成型。

3亩地里“种下”3000块石头,“长”成了3000盆附石盆景和西梅盆景。展会上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依然在地里“长”着。

在新乐,石头已经不只是石头。新乐人把石头养成了“下蛋鸡”,下银蛋,下金蛋。也有人说:“这里的农民把石头变成了‘石头银行’。”

不过我觉得李老爷子说得更好。他一把年纪,耳不背,眼不花,每天琢磨着盆景造型,心里总有一种甜蜜的成就感。

他说:“这都是石头给的美好。心里有美,眼睛里生美,生活就过得有意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1日 08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