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1月10日《焦作晚报》B03版
杏坛诗话放眼量
——《论语》专家李乐观谈孔子教育思想
从夫子之学,悟处事之道,寻文化之根,承精神之脉。《论语》是一座无穷无尽的文化宝藏,它深埋于时光隧道,穿行于日用伦常,蜿蜒曲折终能浩浩汤汤。《论语》蕴涵的深刻哲理与智慧之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值得我们认真去感悟、去品味、去汲取、去弘扬。
近日,记者采访了焦作文化坚守者、《论语》专家李乐观老师。
李乐观。(受访者供图)
赵改玲:《论语》中有哪些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
李乐观: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千百年来,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被其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传于后世,春风化雨。比如“有教无类”,教育不分贫富贵贱,每个有志于学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而且,孔子收取的学费很低。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只要交10条干肉就可以入学,孔子一视同仁,平等施教。再比如“因材施教”,孔子会根据每个人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接受事物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教育,对培养兴趣、启发心智、完善人格大有裨益。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件有意义的事请,就立刻去做吗?”孔子说:“你的父亲和兄长都在,为什么不先征求他们的意见,而冒冒失失听到了就去做呢?”子路点点头,退出了。一会儿,冉有跑进来,问了和子路一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对啊,听到了就应该立刻去做。”冉有也退出了。这时候,旁边有个叫公西华的学生有点迷糊,问孔子:“老师,仲由(子路)问‘听到一件有意义的事请,就立刻去做吗’时,您回答‘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问‘听到一件有意义的事请,就立刻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同样一个问题,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我很困惑,大胆请教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冉有)性格谨慎,平日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积极进取;仲由性格鲁莽,所以提醒他懂得退让。”这就是因材施教。类似的例子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很鲜活也很生动。
再有“温故知新”,强调学习要注重复习,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知。还有“学而时习”,讲求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的知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孔子教学还有个特点——“教学相长”,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取得进步,老师也受到启发和提高,教与学浑然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子夏有一天问孔子:“《诗经》上说‘微笑的面容多么姣好动人,美丽的眼睛多么明亮传神’,洁白的底子绘出了绚丽的文采。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能渲染色彩。”子夏马上若有所悟,想到人只有良好的品质还不够,而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礼仪修养,才能形成完备的人格,于是接着问:“那么老师,您平日里所讲的礼,是不是产生于美好的品德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此可以跟你一起谈论《诗》了。”
赵改玲:现在,很多学校都让学生读《论语》。那么,如何把握儒家思想精髓,通过《论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乐观: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二是劝人读《论语》。”对此,我深以为然。《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主要元典,是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你可以把读《论语》当作练习写作的示范文本,其生动优美的语言,琳琅满目的成语,异彩纷呈的故事,要言不烦的表达,都是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知识储备;你也可以把读《论语》当成口语提升能力练习,其朗朗上口,节律优美,富有诗意,读起来铿锵有力,有如金声玉振,黄钟大吕;你甚至可以将读《论语》当作一种精神气质的养成,其蕴含的微言大义,穿透时空,铺天盖地,对居敬涵养、坐养士气、塑造完美人格等有着潜移默化的神奇效果。读《论语》不是简单地记住几句孔子的话,而是要通过读经典,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比如孔子提倡活到老学到老,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自觉自发的过程;孔子强调教育者应以身作则,通过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孔子注重德才兼备,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注重培养才能,还注重培养品德,认为德行和才能同样重要。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孔子将教学课程分为文(诗、书、礼、易、乐、春秋)、行(社会实践)、忠(社会实践)、信(讲求信用)四个方面,培养君子,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赵改玲:都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三种境界,那么,请您谈谈《论语》中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李乐观: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记得《人间词话》里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论语》里也有这样的三种境界,都是孔夫子说的原话,我把它分为“小三境”和“大三境”。所谓“小三境”,是指兴于诗,此一境;立于礼,此二境;成于乐,此三境也。这是孔子对一个成年人完善人格修养的基本设定。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成人,就要从《诗》的涵养开始,自立于对礼的遵行,完成于对音乐的体悟,这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三段历程,达到个性、情操、人格的完成,即在诗歌里激发灵感、在礼仪中立身涵养、在音律中找到个体生命的圆满。所谓“大三境”,修己以敬,此一境;修己以安人,此二境;修己以安百姓,此三境也。修己以敬,修养自己以保持庄重敬慎的处事态度,这第一境界立足于自我完善;修己以安人,修养自己如果让身边的人得到安乐,这第二境界已能够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而使天下的百姓能够安定,这第三境界实在是大胸怀、大事业、大抱负、大作为,如能做到,善莫大焉。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马秀清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贾天罡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