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左宗棠第四代孙左景鉴想回上海,他写信给上海市委,请求能分一套低楼层的房子,没想到被拒绝了,而拒绝他的人让大家意想不到。

“没房子,不能批,你写信回绝吧。”左焕琛公事公办的态度对助理说着,助理的面色却是十分惊愕的,他想着再劝两句,可谁知道竟被批评了。

出去之后,这个助理也是无奈叹息,这让他怎么忍心拒绝呢?

就算不看身份看贡献,曾经左景鉴奔赴国家医疗建设一线,可是放弃故土奔赴他乡,奋斗大半辈子,国家如今经过了那个最艰难的时期,老人家就这点愿望,可是竟然还是不能实现。

更何况这个决定不批房子的人还是老人家的亲生女儿,复杂的情绪在助理的心头荡漾开来,他觉得手中的笔沉重极了,但还是无奈的落下了回绝的字,他尽可能写的委婉一点。



但是这信被左景鉴的侄子看到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竟然会被回绝,这样简单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吗?

其实这封信是他偷偷写的,这是因为他体恤左景鉴的想要回家的心,咱们中国人对家的牵绊和情怀是无法割舍的,他每每望见老人眼神中的留恋都觉得心有不舍。

当年,国家刚建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候,许多资源都非常不平均,在这样的情况,大量的各类人才都被抽调到有需要的地方进行发展建设。

作为国内医疗中坚力量,他一直致力于医疗技术的研究,曾经还在朝鲜战场上为战士们保驾护航。

而听说国家抽调的消息之后,他也是非常郑重的揽下了这样的任务,家里人都非常不舍,但是他说:“国家的每一寸山河都是我们的家,国家需要我是义不容辞的。”



他作为左宗棠的后人,家世家风从不敢忘,只要是他们家的人“忠勇”二字是永远铭记心间的。

所以他让家里人以最快的速度搬出了那座“小洋楼”,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女儿左焕琛觉得天塌了。

“爸爸,我好不容易等到了咱们家在上海站稳脚跟,您怎么就走了呢,那我一个人在这里要怎么办?”

“你已经长大了,现在国家也很安全,一个人求学应该没太大问题。”

“可是没了房子,我要住哪里,您能不能为我申请一个小房子,多小多破都行。”

“不行!以权谋私在我们家是绝对不允许的,你们学校是可以住的,不要想别的。”



父女俩这一次争执不下,很快,他们真的分开了,搞建设的搞建设,求学的求学,但是很快左焕琛也清楚了父亲的苦心。

作为左宗棠后代,这是勋章是荣耀更是责任是担当,所有人都会盯着他们,他们是决不能给祖上丢脸的。

后来者左景鉴专心培养医疗人才,钻研医疗技术,呕心沥血的带动重庆各地的医疗制度手段等等,这项任务有多艰难,可以想一想当时重庆的这些几乎归零,他去了之后才慢慢规范化的。

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到了晚年,他不仅想起了年轻时候在上海拼搏的那段日子,那是他最珍贵的回忆了,当然这些都被他藏到心中。

直到侄子写信求房被拒,他也隐约知道自己归家无望,他女儿虽然当上了副市长,可是住的楼房依旧是旧楼,并且还是高层,老人家根本上不去。



由于工作的原因,父女俩之后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但是他们都互相理解,因为为人民服务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等左景鉴驾鹤西去,之后他也还是得以回家了---其骨灰随江水飘泊,老英雄一路走好!

信息来源:左景鉴:举家西迁服务人群,医坛建功绩,为国育英才重庆医科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