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16日讯(编辑 冯轶)截至12月13日,港股通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成交逾10万亿,已超去年全年,整体增幅近5成。而Wind最新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在2024年的全年成交额已超31万亿港元。
这也意味着,港股通南向资金在当下的港股市场上成交份额达约三分之一,已然成为港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互联互通十周年 南向资金流入再创纪录
截至发稿,全年南向资金净买入已达7518.19亿元,净流入规模较去年全年大涨约136%,再创年度流入规模新高。今年继续保持自开通以来连续10年的净买入纪录,也已无悬念。
136%的年度净流入增幅,也能排在历史前三位。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的存量资金已经高达约36400亿港元,如此庞大基数下仍能大规模流入,也继续彰显国内资金对加仓港股的“坚决”。
反映到行情上,南向资金带来的流动性增量,也对2024年的港股行情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从流入趋势上看,二季度恒指行情在两万点下方低迷徘徊时,南向资金持续对港股高强度买入。3-6月平均月度净流入超800亿港元。而2023年南向资金月度净流入的峰值仅有约755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9月在增量政策预期带动下短线飙涨,但随即在10月,11月就迎来连续回调行情。期间,南向资金又一次出手“托市”,分别大幅净买入约838和1250亿港元。11月的1250亿港元更是创下近4年以来单月流入新高。
在创纪录流入的资金背后,则是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
其中,年内两地市场ETF通落地扩容为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进一步打牢了基础。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5项两地互联互通优化措施,进一步放宽股票型ETF合资格产品范围。
7月22日港交所及沪深交易所分别按照新标准公布了最新的ETF通标的名单,合资格ETF扩容正式落地生效,扩容后港股通新增6只(共16只)。
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合资格的香港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总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曾表示,香港ETF市场今年实现多个新的里程碑,这是因为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下合资格ETF持续稳健增长,以及香港与中东建立了新的联系。
重仓加码金融及消费股 阿里巴巴“入通”吸金逾800亿元
截至上周五,从南下资金流向的结构上,金融、非必选消费及能源成为年内资金流入的前三大行业。流入规模分别达1743.44亿港元、1226.24亿港元及649.25亿港元。
与去年抱团电力、电信、能源等防御性行业的风格不同。2024年南向资金开始更多的对具有成长性和顺周期属性的进攻型行业有所关注。
不过,对于医药、地产等仍处于周期低谷的行业,南向资金并未“越跌越买”,持仓市值的份额占比还有所减少。
个股方面,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出现一些变化,腾讯、中国移动继续稳居前二,年内还分别获得增持5062万股及4.71亿股。
不过,汇丰控股及美团在年内遭遇了持续抛售,重仓程度排名也相比去年下滑。
尤其是美团,据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南向资金净流出299.39亿港元,排名第二的汇丰控股只流出了约89亿港元。
此外,中国银行、阿里巴巴接替中国神华及中芯国际,新进成为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9月10日,阿里巴巴纳入港股通首个交易日,便获得南向资金净买入近85亿港元,年内流入总额则超800亿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逐年递增,并且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港股通名单仍集中于大市值的核心科技股、权重蓝筹及行业龙头上,尚未能形成对港股市场的全面覆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544只纳入南向交易可投资范围,占港股总数量的20.7%,占港股总市值的85.9%。
由此,市场热议的南向资金对港股的“定价权”也大多集中于个股层面,资金对港股大盘和行业热度的影响力还有待增强。
港交所在11月发布消息称,目前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正在筹备中,包括在沪深港通中引入大宗交易、将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
12月12日,香港证监会发表的《季度报告》,指出香港的资本市场自第三季起一直受惠于与内地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自2月作出优化以来,跨境理财通下的南向投资增长超过60%。
展望后市,随着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推进,港股通标的继续受益政策红利带来的增量资金关注,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影响力也或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