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有功不居功的战将郭天民》、《八府参谋长郭天民上将》

1946年,国共谈判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我军做出了巨大牺牲,根据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指示:我军各部队开始裁军。

当时晋察冀野战军被改编成四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是杨得志,政委苏振华;第二纵队司令员是郭天民,兼任政委;第三纵队司令员是杨成武,政委李志民;第四纵队司令员是陈正湘,政委胡耀邦。



各纵队在晋察冀军区的要求下,都开始裁减兵员,但当时有一个人坚决表示反对,并且做了一件“破坏和平”的大事。

——反对的人就是第二纵队司令员郭天民,他认为接下来国民党不会罢休,所以裁撤军队将来会吃亏。于是他只对老弱病残做复员处理,有战斗力的士兵一个不裁,而且按照原有编制把部队补充至满员。

根据资料记载,郭天民的第二纵队实力大大超出晋察冀军区规定的兵员数目,多出了有1万人的部队,很明显他的这一行为冒了很大风险。

郭天民出身于湖北著名的黄安县,虽然家贫,但十分好学,在董必武弟弟的介绍下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6期学生,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背叛革命,他参加了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之后跟着徐向前来到新组建的第4师,在徐向前的麾下作战。后来海陆丰起义失败,郭天民被编入红四军,成为毛主席麾下的一员战将。

在这一期间,郭天民很快在红一方面军成长起来,从一个支队队长干到红九军团参谋长。

长征开始后,他和红九军团先是担任后卫,一路浴血奋战80余天,之后佯装成主力,不断拉扯敌军,整整牵扯了对方6个师,为主力突围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此期间,他还和军团长罗炳辉创造出2000人打败国军万人的战绩,在当时有力地振奋了红军士气,配合毛主席完成了四渡赤水的奇迹。

1938年,郭天民来到聂荣臻麾下工作,在聂帅的指挥下于牛道岭大显神威,甚至击毙日军第四混成旅团联队长清水正夫大佐,之后还攻破了日军重要关卡娘子关,让日方胆寒。

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之际,郭天民还抓住机会猛攻张家口,最终顺利拿下这座大城市,他也因此扬名,后来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国民党的“假和平”,即便看到晋察冀军区裁军命令,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郭天民立刻意识到其中有诈。由于他在战场上素来大胆,所以最终做出了抗命决定。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个风险冒的很值。后来谈判失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在张家口保卫战中,我军遭到国民党猛攻,而郭天民多留出来的1万人的部队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大家没能保住张家口,但却依旧为大部队撤退争取到时间,而在这次保卫战中,郭天明还被国军将领称之为“郭铜墙”。

不过后来郭天民这位晋察冀名将,被调到了刘邓麾下,担任调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副参谋长,协助刘、邓和参谋长李达组织指挥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特殊行动。



刘邓率主力战略撤退时,小平同志知道他的能力,所以没有挽留他跟随大部队,特意把他当作“火种”让其组建鄂豫军区在当地进行斗争,还对他托付道:“你再做一次无名英雄吧!”

就这样,郭天民最终听从上级命令留了下来,配合司令员王树声在当地打游击战。当时邓公也知道此行不知何时能再相遇,于是还派专车从后方接郭天民的家人来与他告别,让他深受触动。

回到战场后,郭天民还是一如既往的能打,与王树声亲密无间,他们积小胜为大胜,成功扭转了战争困境,逐步挫败国民党的大扫荡,甚至还将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等到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时,国民党主力都去进攻粟裕,郭天民曾组织部队全面反击,配合粟裕作战,拿下不少重要城市,逼得国军部队不得不选择回援。对于这个好搭档,王树声也曾感慨道:老郭是个好伙计。



后来打完淮海战役,郭天民被提拔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副司令员,他和司令员陈赓搭伙,先后参与进行了广东、粤桂以及滇南战役,依旧打出了相当完美的数据。

对此陈赓也称赞道:我是坐言,他是起行,简直绝配。而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郭天民打仗确实是把好手,还是属于“百搭”的那种,和任何人合作都能快速融入,并且立即发挥出巨大作用。

建国后,郭天民实至名归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在叶剑英手下担任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直至1970年,郭天民在广州去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