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洪波


前几天与好友聚会,席间大家谈起了露天电影。顿时,许多孩提时代的快乐时光浮现在眼前,提起观看露天电影,大家就像小孩子过年一样兴奋无比。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家住三十里堡镇,每当驻军部队和公社放映队放电影时,整个镇上的居民好像过年一样,大家奔走相告,传递消息,把欢愉的希望都寄托在晚上的露天电影中。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道,早早地拿着小板凳到镇文化广场给大人们占座位。

记得,第一次看的露天电影是朝鲜影片《卖花姑娘》。对于初次看电影的我,激动的心情就甭提了。为了能够坐上一个好位子,我提前与同院的小朋友来到镇文化广场占座位。我们用小石子和随身带来的小板凳围成了自己的“领地”,提前给大人们占座位。

未曾想,放映时间是当晚12点,我们躺在“领地”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待大人们寻找到我们时,已经没有了座位。原来我们用来标注“领地”的石子被后来者给“蚕食”掉了,急得我和小朋友大哭。当看到影片中卖花的小女孩受到欺辱时,我们又产生共鸣,觉得更委屈了,眼泪掉了好一会,搞得大人们哭笑不得。






看了几次露天电影后,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电影故事情节中,情感也随着电影人物变化而起伏。观看电影《红灯记》是在晚上11点左右。当年因年龄小,对影片故事情节处于懵懂状态,有时因李玉和被捕而憎恶鸠山残忍,有时因铁梅坚强而萌发敬佩之意。当李玉和带着脚镣走上刑场时,不知不觉我落下了眼泪。记忆最深的是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那场戏,祖孙俩双手高举红灯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

上小学后,观看露天电影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无论哪个地方播放露天电影,我都要想方设法去看。驻军部队门前、镇文化广场上、马路边上,还有邻近的乡村,不管多远,我都要央求父母,带上兄弟或小朋友一同前往。除了观看国内影片,《摘苹果的时候》《大篷车》《桥》等一些国外优秀影片也让我大饱眼福。在当年信息封闭的年代,观看露天电影,让我们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黑白电视陆续走进了百姓生活,但我还是喜欢看露天电影。

如今,看电影的形式多种多样。儿时看露天电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视觉的享受和心里的满足,这些感觉来得直接而单纯。随着年龄的增长,露天电影成了怀旧的载体、精神的陶冶。



喜欢就点个赞吧!

编 辑:邢高笥飘

美 编:林月

责 编: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

偷得片刻之闲

与您悦读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