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设的邮政博物馆,有一个馆中馆——“珍邮馆”。按照工作人员的介绍,这里小巧玲珑。馆内温度常年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40%-55%,无紫外线照明。馆内展陈有世界上第一套邮票——黑便士,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以及 “绿衣红娘”等邮票罕品和珍品,让人大开眼界。在馆内,展示着1911年上海街头邮递员骑自行车送投邮信件的塑像,尤其还叫我吃惊的是:本以为快递是20世纪末兴起的传递业务,想不到在1919年上海街头就出现了用摩托车投送邮件的快递业务,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上海邮政博物馆
▲上海邮政博物馆内
我和邮递员有缘。我原先居住的石库门弄堂,隔壁邻居是邮电局的员工,每天都能看见他骑着墨绿色的自行车辛勤地为用户送报送信。他服务热情周到,在我们居民眼里是名副其实的“劳模”。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通讯不发达,我和沪上文友联系聚会在寒舍或茶室,都是通过信件传递的信息,众多文友都闻“讯”而至,信件的迅捷和准时,至今令人印象深刻。90年代初,在文友的鼓励下,我重新拿起笔,给报刊写点小文,都是从居处的邮递员手里飞向编辑老师的案头,每当习作偶尔在报刊露面,又是邮递员举着散发油墨香的报纸,在窗下扯着嗓子,第一个给我“通风报信”,好像亲人一样。如今,每当邮递员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穿行在大街小巷,总有我感激的目光在他们辛勤的身影流连……
在邮政博物馆,我在邮递员骑自行车送投邮信件的塑像前留念。作为目前仍在使用的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邮政标志性建筑,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也是上海邮政史的见证者。它以翔实的史料和实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如何跨入现代文明的邮政体系。这里记载了上海邮政早期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也记录了先进劳模为邮政事业鞠躬尽瘁的业绩。馆内各种邮用和邮运工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各类邮票,值得参观者好好一看。
今年12月初,上海邮政博物馆完成了展陈调整更新和设备升级改造,正式复馆。这个周末,我想陪孙女去参观。我只想说,肯定不虚此行。
▲上海邮政博物馆
文章来源:《虹口报》2024年11月22日,有删改。
作者:金洪远
讲述人:范佳
图片:上海邮政
编辑:葛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