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座充满韵味的城市,在冬天有着独特的美食风情,那便是对酱鸭的钟爱。冬至过后,察院前巷宛如开启了一场盛大的美食狂欢,成为了酱鸭的世界。



  察院前巷可是杭州“酱鸭史”颇为悠久之处。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酱鸭如同忠诚的士兵般整齐地挂在架子上,尽情享受着日光的沐浴。那鸭身上的油脂,混着表皮的酱汁,缓缓地滴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即将成为美味佳肴的命运。这浓郁的酱香味弥漫在整条巷子,仿佛在宣告着,没有一只鸭能够逃脱杭州冬天的“酱制魔法”。

  就拿察院前巷16号李大姐家来说,今年由于天气热的缘故,酱鸭制作时间推迟了一周,直到11月下旬才正式开卖。李大姐解释道:“之前天气热,鸭子容易遭蚊虫叮咬,这可不利于酱鸭的制作。现在天气凉了,鸭子干得快,保存时间也长,条件就合适了。”



李大姐家的招牌是带冠的黑鸭,专门用来制作老鸭。这种鸭子进价可不低,但肉质鲜美紧实,相比普通的杂交鸭那可是胜出一大截。这里的酱鸭分为老鸭、嫩鸭和木头鸭三种类型。老鸭售价为110元/只,嫩鸭80元/只,木头鸭则根据大小在100-130元/只不等。

在食客们的心中,老鸭凭借其肉质紧实、酱香浓郁的特点,最受追捧。开酱二十天后,李大姐家已经售出近2000只酱鸭,营业额达到10万元左右。李大姐还透露,真正的销售高峰在过年前的1月份,到那时一天能卖出两三百只都不是问题。整个冬季的销量预计超1万只。



  说起察院前巷的酱鸭故事,最早在这里开店的文娟可是个关键人物。21年前,文娟还只是察院前巷的一名水果摊主,当时水果生意不好做,在朋友的鼓励下,她毅然决定转行学做酱鸭。回想起最初的经历,文娟感慨万千:“刚开始真的太难了,那时我带着儿子到勾庄买了10只鸭子,回家拔毛一直拔到晚上12点都没拔完,当时急得直掉眼泪。”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初只能十只二十只地卖,到后来一天能卖出几百只,文娟的酱鸭生意越做越红火。文娟不仅自己开店成功,还带动了周围的居民一同投身到酱鸭生意中来,这才有了如今察院前巷酱鸭店林立的热闹场景。

在察院前巷、大马弄、城隍牌楼巷这片窄窄的街巷间,大大小小的酱鸭店超过20家,每年合计售出酱鸭十万只以上,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李大姐就是在文娟的带动下开启了自己的酱鸭店生涯。那时李大姐刚退休,看到周围都在做酱鸭生意,她便一边带着孙子,一边学做酱鸭、卖酱鸭。“今年孙子已经18岁了诶!”李大姐提高嗓门说道,这简单的一句话,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也能感受到她作为奶奶的那份不易。

  而在萧山区新塘镇紫霞村,同样也在经历着酱鸭带来的忙碌与热闹。一年一度的酱鸭时节,让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农户周大姐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起来,为制作酱鸭做准备。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是紫霞村的酱鸭热销季。



目前日销量能达到100只,一年下来总销售额有200多万元。萧山酱鸭凭借其独特的腌制技艺和浓郁的口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走亲访友时,它更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硬通货”。

  周大姐详细地介绍了制作正宗酱鸭的过程,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首先得把鸭子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挂在阳光下自然晾干,要晒到表皮光滑且没有水分才行。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和对天气的把握。接着,酱油的调制堪称决定风味好坏的关键环节。



要将酱油、茴香、桂皮、花椒、八角、生姜、辣椒等香料下锅熬制,还得加入适量白糖和白酒。等熬好后的酱汁冷却了,才能把晾干的鸭子放入腌制。老鸭需腌制20小时,嫩鸭则需腌制16个小时。腌制完成后,用竹签将鸭身撑开,把挂钩从鸭鼻子处穿入,再悬挂于阳光直射处晒5天左右,这样,鸭皮薄、鸭肉紧、鸭骨酥的酱鸭就大功告成了。

  杭州人对酱鸭的痴迷可不是一阵风,而是由来已久。民国《杭俗遗风》就有记载:“每岁八九月间,各酒肆皆自制酱鸭……远自申江亦有来购者,一过冬至,即销售一空。”



从杀鸭、洗鸭、晒鸭,到放在缸里浸泡两天,其间还需要将其翻面,每天三次,如此这般,醇厚的浓油赤酱,在天气与时间的“发酵”下,鲜香被牢牢地锁在丰腴的肉里。市面上常见的酱鸭种类主要有三种:杭州人口中的“呆头鸭”,也就是憨鸭,学名叫疣头鸭,还有缸吊头、老鸭。

这不同种类的鸭子,口感各有千秋。“呆头鸭”肉厚、肉质相对较嫩,做成酱货后留存的脂肪较多,吃起来会更油润一些;缸吊头肉质比“呆头鸭”还要嫩;老鸭则是三者之中肉质最紧的,皮下脂肪在晾晒之后接近于无,正如老马所说:“吃老鸭就是吃一个香味。”



  那如何挑选一只好酱鸭呢?这里面也有讲究,标准就是一看、二闻、三摸。先看颜色,好的酱鸭颜色自然,通体比较油润但不会特别红;再闻味道,要有浓郁的酱香,不能有鸭骚味;最后摸肉质,要紧致,不能太松软。要是想品尝酱鸭最本味的鲜香,买回去的酱鸭不用做晾晒等过多处理,只需用温水洗净,加上葱、姜、料酒,上锅隔水蒸一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另外,用酱鸭做菜泡饭也是一绝。在杭州酱鸭的美食版图上,好店多得数不过来,像万隆火腿庄、山外山、康康饭店、澳毛头等等。不过,或许对于大多数杭州人来说,最香的还是自己家做的酱鸭。毕竟自己亲手制作的,饱含着对家人的爱与关怀,那独特的味道是外面买不到的。



  在这酱鸭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现象。从商业角度来看,察院前巷和萧山紫霞村的酱鸭产业,无疑是一种传统美食带动地方经济的典型案例。众多的酱鸭店,可观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不仅让商家们获得了收益,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像李大姐和周大姐这样的从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手艺,在酱鸭生意中找到了生活的支撑。而且,这种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比如鸭子的养殖、香料的供应、包装材料的需求等等。



  从文化传承方面来说,杭州酱鸭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饮食文化。它历经岁月的洗礼,从民国时期就有记载,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杭州人冬日里不可或缺的美食。这反映出传统美食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每一个家庭制作酱鸭的过程,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长辈们将制作酱鸭的手艺传给晚辈,让这种美食文化得以延续。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传统美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方便快捷的食品,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制作酱鸭。而且,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传统的酱鸭制作工艺可能会因为追求产量而被简化或者改变,这对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再从消费观念来看,杭州人对酱鸭的喜爱,体现了他们对品质美食的追求。即使市场上有各种不同价格和品质的酱鸭可供选择,但消费者们依然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愿意为了口感更好、品质更高的老鸭支付更高的价格。

同时,酱鸭作为走亲访友的“硬通货”,也反映出在杭州的社交文化中,美食在人情往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赠送酱鸭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但另一方面,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酱鸭的高油脂含量而有所顾虑,这也促使商家们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改进制作工艺,使其更加健康。



  在酱鸭的制作过程中,天气因素至关重要。像李大姐家因为天气热而推迟制作时间,这说明传统美食的制作往往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这也引发了一个思考,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模拟适宜的天气条件,从而让酱鸭的制作不受季节和天气的过多影响呢?

比如研发一种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设备,专门用于酱鸭的制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酱鸭的产量,还可以保证其品质的稳定性。但这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有人会认为这样做就失去了传统美食依靠自然气候制作的韵味和特色。



  杭州的酱鸭,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商业价值、文化传承、消费观念以及地域特色等多方面的内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应对各种挑战,将是杭州酱鸭产业以及相关文化传承者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无论是商家们在制作工艺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还是消费者们对传统美食文化的支持与传承,都将对杭州酱鸭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